水稻灰飞虱暴发原因分析

农业百科2023-02-10 15:24:02百科知识库

水稻灰飞虱暴发原因分析

水稻灰飞虱自1999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2004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据调查,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万头;6月1~15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10~20万头,最高峰日达40万头;6月22~30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60~380头,虫量是2003年相应同期的20~50倍。
2004年我县水稻灰飞虱大暴发原因有:
一、虫源基数
由于2003年水稻初期病虫总体战主攻对象为4代稻纵卷叶螟,用药3次,又因4代稻飞虱发生轻,仅在中间一次(9/1~3)要求用吡虫啉药剂。因此灰飞虱在9月中旬自然繁殖时没有药剂压力,导致田间飞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3年9月25日调查,稻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1.38万头,是2002年同期的4.24倍,是1999~2001年同期的6.84~10.61倍。2004年4月11日调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9360头,是2003年同期11.14倍,是1999~2002年的7.75~9.83倍。2004年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1万头,是2003年同期的20.04倍,是1999~2002年的21.04~58.46倍。灰飞虱冬前基数和麦田越冬代及一代若虫量高,为2004年水稻灰飞虱大暴发提供了充足的虫源。
二、气候条件
据本县气象资料,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平均气温3.2摄氏度(-4.7~11.7摄氏度),比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高0.7摄氏度~5摄氏度以下极端低温很少出现,对灰飞虱成活十分有利。2004年灰飞虱越冬死亡率13.77%,比2003年46.08%低32.31个百分点。2004年3~5月降水量为100.1mm,雨日数23天,2003年同期降水量为193.4mm,雨日数45天,2004年的雨量、雨日分别比上年少93.3mm、22天,比常年少73.5mm、4.3天。气候条件有利灰飞虱的繁殖危害。
三、种植制度有利
2003年我县稻套麦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稻套麦使灰飞虱的食物链得以顺利延续,加上水稻收割时留下的高稻茬,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越冬,提高了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再加上高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等为我县的当家品种,利于灰飞虱的取食为害。据6月3日调查,两品种的百穴虫量平均为215.5~180.8头,而抗条纹叶枯病害的盐粳8号为18.24头。我县水秧田占总秧田面积的45%以上。6月8日调查,同一品种水秧百穴虫量为180头,旱秧为115.4头,为灰飞虱暴发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
四、生态环境恶化
2004年我县沿荡地区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为全县重灾区,6月10日在该地区调查20块旱秧田,正常用药3次,其亩虫量仍达40多万头,同期河南片虫量仅为8万头左右。6月29日仍在同地区调查,沿荡地区调查20块大田,病穴率平均48.00%(6.00%~70.00%),病株率平均14.96%(1.18%~23.36%),河南片20块田,病穴率平均14.00%(4.00%~46.00%),病株率平均3.05%(1.03%~10.48%),前者病穴率、病株率分别是后者的3.43倍、4.90倍。全县各稻区虫量和病情均超历史,而沿荡稻区更重。沿荡稻区秧池和稻田四周河道密布,空气湿度大、芦苇和杂草丛生,十分有利于灰飞虱栖息和繁衍,在芦苇和杂草上的灰飞虱与麦田灰飞虱一起迁入水稻秧池和大田,造成沿荡地区水稻灰飞虱虫量高,条纹叶枯病病情重。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