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土池繁育的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15:06:00百科知识库

大弹涂鱼土池繁育的技术

大弹涂鱼是一种暖水广温、广盐性的鱼类。其肉味鲜美、具有滋补强身功效,深受浙、闽、粤、台等省沿海群众和日本人的喜爱,因此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由于大弹涂鱼资源渐趋衰退,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开始了大弹涂鱼养殖。因大弹涂鱼具有食物链短、鱼病少、活鱼耐长途运输、且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养殖成本低和养殖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大弹涂鱼养殖迅猛发展,目前福建省大弹涂鱼的养殖面积已达5万多亩。但是,迄今仍依靠天然苗种。为了保护天然苗种资源,促进大弹涂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开展大弹涂鱼土池繁育研究。

  2.03年厦门大学、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承担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大弹涂鱼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及规范化养殖“项目,项目于2006年元月经过鉴定,其中:室外土池2004和2005年共培育出全长1.6~3.1cm大弹涂鱼苗125.4万尾,土池繁育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现将大弹涂鱼土池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育苗设施1、育苗池底质为粉砂质粘土,每口池面积1亩左右为宜,池深0.8~1.3m,池堤坚固不漏水,备有进、排水系统。池四周围以80目筛绢网片。池中布设支架,以便在池上方覆盖遮阳网。每lom2左右设置1个充气石。

  2、蓄水池、砂滤池和饵料生物培养池在高潮区建造蓄水池,育苗池面积共为5亩的育苗场,建蓄水池1口,面积为500m2,池深2m,高潮时从闸门纳入海水,低潮时采用抽水的方法蓄水。建砂滤池1口,面积40m2,海水过滤后经120目筛绢网进入育苗池和饵料生物培养池。为方便推广,直接抽取海水通过双层120目筛绢网箱过滤亦可。建造小口锅形水泥池(1~2m2)孵化贝类担轮幼体,留1~2口土池施放EM(有效微生物群制剂)、复合肥和鱼浆培养轮虫、桡足类等饵料生物。

  二、清池除害和培养底栖硅藻亲鱼放养前45d,带水清塘,每亩施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杀灭敌害生物。洗池后晒池5~7d,投喂米糠每亩20kg,进水5~1Ocm,施放复合肥5~10ppm,培养底栖硅藻。

  三、亲鱼放养和培育产卵前30d放养亲鱼(一般在农历3月初)。选择池塘养殖和(或)潮间带滩涂的2龄个体作为亲鱼。雌、雄鱼性比为1:1,雌雄亲鱼可从泄殖乳突的外观加以鉴别,雌鱼泄殖乳突大而圆钝,呈红肿状,雄鱼泄殖乳突狭小,呈尖长状。放养密度为每亩50kg,亲鱼规格每尾25g左右,亲鱼投放前经淡水和聚维酮碘消毒。亲鱼培育期间,水位保持5~10cm,加强底栖硅藻培养管理,保证亲鱼的营养需求。

  四、亲鱼自然产卵和孵化生殖期间,池中亲鱼每个月产卵2批次,产卵日期是从小潮到临近大潮,即每逢农历初八至十三和廿三至廿八,每批次产卵期约6d。产卵前将池水的水位加高到0.7m以上,雌、雄亲鱼自由配对进入洞穴,在洞穴的产卵室内产卵。受精卵粘着在产卵室的顶部和周壁,历经5~6d孵出仔鱼。仔鱼孵化后1~2日龄出洞。

  五、仔、稚、幼鱼的培育仔、稚鱼在原池培育。提前将小球藻和褶皱臂尾轮虫引入育苗池。施放10ppmEM、2~3ppm复合肥、1~2ppm活力丹(厦门强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硅藻类营养剂)和2~4pm鱼浆培养池中的桡足类等饵料生物。当池水中饵料不足时,必须及时从饵料生物培养池中抽取轮虫、桡足类等饵料,也可投放经人工孵化的贝类担轮幼体及用高压喷枪向池中均匀泼洒海泥浆(富含硅藻及有机碎屑的软泥),亦可补充蛋黄、虾片。仔鱼孵化后2~3d开口摄食。仔、稚鱼和早期幼鱼的系列饵料为颗粒有机碎屑、拟铃虫、多毛类和贝类担轮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类幼体和成体以及底栖硅藻。育苗池中的饵料生物种类与个体大小多样化,基本能够满足仔、稚、幼鱼不同发育阶段与不同个体对饵料生物的需求。育苗期间水位逐渐加高,育苗池中水位达上限时,开始适量换水,引进淡水将池水盐度调节到15~20。育苗期间水温不超过32~C,可采用在土池上方铺盖遮阳网和增加水位的方法控制水温。不同批次的仔、稚、幼鱼在同一个池中培育期间不会出现同类相残现象。经常查看池水水色和监测池水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水色呈黄绿色时,水质较佳。如果发现池水富营养化而引起溶解氧过饱和或溶解氧太低以及光线不均出现鱼苗集群时,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溶解氧过饱和会导致仔鱼气鳔膨胀死亡。鱼苗培育期间,由于水位高,影响了底栖硅藻繁殖,每池可设置一块4m2左右的泡沫板,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表层海泥(富含硅藻及有机碎屑的软泥),供亲鱼摄食。

  六、鱼苗捕捞早期幼鱼(孵化后34日龄)依靠腹鳍吸附在池周的网片上,这时可用手操网分批捕捞鱼苗,并暂养在底栖硅藻丰富的土池中。收获最后批次的鱼苗时,可将池水排干,用踩网、定置张网和罾网捕捞。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