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14:06:36百科知识库

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一、危害特点

  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叶里繁殖为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为害,扬花期是玉米蚜繁殖为害的最有利时期,大量成、若蚜集中于雄穗苞内,严重时,自果穗以上所有叶片、叶鞘及果穗苞内、外,遍布蚜虫。蚜虫排泄“蜜露”黏附叶片,引起煤污病,常在叶面形成—层黑色的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百粒重下降,造成减产。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空株”。

  二、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2.5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腹管前各节有暗色侧斑。触角6节,触角、喙、足、腹节间、腹管及尾片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0毫米,长卵形,灰绿至蓝绿色,常有一层蜡粉。腹管周围略带红褐色。触角长度为体长的1/3。腹管暗褐色,短圆筒状,端部稍缢缩。

  三、防治方法

  在玉米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或10%醚菊酯悬浮剂40-50ml,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2—20ml/亩,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20g/亩,或45%马拉硫磷乳油55—110ml/亩,或80%敌敌畏乳油50—60ml/亩,或40%氧乐果乳油50—75ml/亩等药剂,每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为害严重时,可间隔7—10天再喷1次。发生严重地块可任选两种药剂混用,效果更好。

  四、注意事项

  1、密切注意蚜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2、科学选择低毒高效农药,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施用。

  3、避开高温时段施药,打药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发生人身中毒和玉米植株产生药害。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