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在玉米茎或茎基部发生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一类病害。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是该并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乳熟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发病特征
该病是土传病害,带病种子和植株病残体是主要侵染源。病菌科能在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病虫危害和暴风雨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因此,暴雨过后常大量发生。
发病症状
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发病时茎地上部第一、第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剥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杆变软易倒。多数病株初生根及次生根坏死,变成红色,须根减少。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地上部分得不到水分,导致整株突然干死,叶片呈灰绿色,特别是雨后天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用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灌根,隔7-10田喷一次,连续喷2-3刺,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