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13:37:32百科知识库

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近几年来在我县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部分晚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田发病较重,已成为影响我县玉米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

  ㈠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感病植株5-6片叶即表现症状,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㈡病原及传播侵染: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及作物。病毒主要经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得毒便终生带毒。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并陆续从小麦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期间形成迁飞高峰。第2、3、4代灰飞虱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越夏,随着玉米成熟便迁至禾本科杂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第4代灰飞虱转迁到麦田传毒危害并越冬,形成周年侵染循环。

  ㈢发病条件:

  1、毒源量。如果田间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毒源条件充足,则极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2、玉米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较大。玉米出苗至5叶期是对该病的敏感生育期。晚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多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播种,其敏感生育期恰逢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即传毒高峰期,因此,往往发病较重。

  3、玉米品种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对病毒病中感或高感,抗病品种很少,高抗品种更少。因此,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促进该病的发生流行。

  ㈣防治方法:

  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传毒虫源,调节玉米敏感生育期错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从而控制或减轻危害。

  ①适期播种。我县春玉米播种适期应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初,要严格避免5月中、下旬播种,夏玉米要避免播种过早,以错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减轻传毒为害。

  ②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减少田间侵染源。

  ③药剂拌种。玉米播前,未包衣种子,应采用杀虫剂拌种。

  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种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防治苗期灰飞虱。

  ④杀灭传毒昆虫灰飞虱。玉米播种前后至5叶期前,及时用药防治田间及地边、沟渠杂草上的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3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一般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⑤药剂防治。发病田块,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Ⅱ号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对控制病情有一定的效果。

  ⑥加强田间管理。田间合理施肥、灌溉,促进玉米生长,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同时结合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田间菌毒源,控制粗缩病的扩散蔓延。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