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农业百科2023-02-10 12:42:52百科知识库

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在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24℃以上流行严重。该病从发现死鱼至大批量死亡仅1-3天的时间,死亡率可达30-90%。危害对象主要是鲤、鲫、鲢、鳙、团头鲂、鳜、乌鳢、鲮等鱼类,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不仅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水库养鱼等也有发生。

  一、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

  二、症状与诊断1.临床症状发病鱼表现厌食或不摄食,继而静止不动或阵发性乱游、乱窜,有的靠近岸边摩擦,最后衰竭死亡,可见病死鱼从池塘上中游随风浪漂浮至下风头。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胸腹鳍基部及体侧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的鳞片竖起,肛门处拖粘液便。在高温季节急性感染发作时,有些鱼外表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即死亡。严重病鱼肌肉充血,呈深红色,与草鱼出血病“红肌肉型”相似。

  2.剖检病鱼鳃丝或体表有时有大量寄生虫;内脏严重充血、出血或贫血;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肠壁充血,肠内无食,有黄色粘液,肠道内积水或有气体;鳔壁充血;肝脏肿大,颜色淡,呈花斑状;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呈紫黑色;肾脏肿大或糜烂。

  三、防治措施(一)预防1.挖除过多淤泥,彻底清塘消毒。

  2.定期注水与消毒,保持水质清新与杀灭病原体。

  3.严格控制饲料质量,以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

  4.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每20天左右内服一些治疗出血病的药物,如出血散、败毒散、鱼泰8号等。

  5.定期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或季铵盐类等进行水体消毒。

  6.发现有寄生虫病、肠炎、烂鳃、体表受伤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继发感染。(二)治疗:分四步。

  1.第一天,杀灭体表寄生虫:下列鱼药中任选一种。

  1.用“杀虫王”或“杀虫王2号”:

  1.水深时100ml药物用3~5亩。

  2.每亩1米水深用200克强效敌百虫,再加200克硫酸铜,全池泼洒。

  3.B型灭虫精:用量150~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4.用敌百虫、高锰酸钾、食盐三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分别呈1ppm、0.8ppm、5ppm,隔一天一次,用1~2次。

  2.第二天,杀灭体内外的病原菌:下列鱼药中任选一种。

  1.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5ppm,隔4天再用一次,用2~3次。

  2.用强氯精全池泼洒,池水呈0.3~0.4ppm,隔3天一次。

  3.用“聚维酮碘”或“百毒清”等。

  4.也可采用“三灭灵”、“暴血平”等既杀虫又杀菌的药物一次完成。

  3.内服药:下列鱼药中任选一种。

  1.鱼血散:

  1.0g/100kg鱼,1日1次,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若病情严重,隔一天后继续用药一个疗程。

  2.鱼服康A型:

  1.0-200g/100kg鱼体重,1天1次,连用3天。若病情较重,间隔3天后,再用1个疗程。

  3.鱼泰8号:3kg/100kg鱼体重,每日2次,连喂3天。

  4.病毒灵:20g/100kg饲料中,1日1次,连喂3天。

  5.克瘟灵Ⅱ号:

  1.1.5kg/100kg饲料,连喂3天为一疗程,每天分2次投喂。

  6.鱼病康,400~600g/100kg饲料,每天1~2次,连喂5~6天;严重时可再添加VE10克、VC50克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4.节水质:待病痊愈后,换去部分池水后,用生石灰每亩1米深10~15kg,溶水后全池泼洒一次以调节水质,同时消除药物残留。淡水鱼暴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