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是我县玉米田发生的一种新害虫,2011年我县曾发生约2.8万亩左右,发生区域主要涉及北洼、三圣院、南宅、城关等几个平原乡镇,大多是以麦秸较多的田块发生较重,田间以出现枯心苗症状为主。
2.12年部分地块再次受到为害,但程度较轻。
据今年邻近县市黑光灯诱测到的二点委夜蛾成虫数量远高于去年,且部分地块虫量较高。虽然我县暂还未发现严重危害地块,但由于6月份以来降雨多,气候潮湿,有利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望各农户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立即除治。
形态特征: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重要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八字形的深褐色斑纹,腹部上两条褐色背线到胸节消失。幼虫一般缩成“C”字型。成虫体长1-1.2厘米,比棉铃虫蛾要小许多。灰褐色或黄褐色,形体近似螟蛾,体毛鳞片不是一般夜蛾科蛾那样浓密。重要的是前翅上有两个黑点,外缘黑点外侧还紧邻一个小白点。
为害特点:二点委夜蛾幼虫喜潮湿阴暗,特别是机收地块麦桔覆盖的玉米田,适于二点委夜蛾栖息、为害。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厘米的表土层群聚咬食玉米茎基部危害玉米苗。在玉米幼苗3-5叶期,幼虫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枯死,导致缺苗断垄。在玉米苗较大(8-10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断玉米根部,包括气生根和主根,造成玉米倒伏,严重者枯死。
防治方法:
(1)撒毒饵:亩用48%毒死蜱乳油500毫升,兑适量水喷拌在4~5公斤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上,以用手可握成团为宜,于傍晚顺垄撒施在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注意不要撒到玉米苗上。
(2)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于早晨顺垄撒施在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同样注意不要撒到玉米苗上。
(3)灌药:①随水灌药,用48%毒死蜱乳油1公斤/亩,在浇地时灌入田中。②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每亩药液量不少于100公斤,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
注意事项:在已经用过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的田块,如果时间没有超过7天,不要用有机磷农药。如果超过7天注意药剂不要施在叶片和心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