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发生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包括蛴螬、二点委夜蛾、地老虎等)、蓟马、粘虫、棉铃虫、玉米螟、蚜虫等。
一、危害特征:
1、地下害虫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二点委夜蛾等。
2、玉米蓟马的危害:蓟马危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叮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群众不便于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危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危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
3、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危害。主要是危害叶片。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二、防治方法:
1、地下害虫:(1)清除玉米苗根基周围的覆盖物。及时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秸和麦糠,减少二点委夜蛾适生环境,消除对其发生的有利条件。
一旦发生幼虫危害,及时清除田间囤聚在玉米苗基部的麦秸,后用药围棵保苗,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2)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施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3)毒饵诱杀。用地茂或辛硫磷+菊酯类0.5公斤,拌棉仁饼粉或麦稃50公斤,对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4)撒毒土。亩用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0~25公斤细沙土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
2、蓟马、粘虫、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加40%毒死蜱乳油3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喷雾。
3、玉米螟:当心叶期或抽雄前后花叶率达10%时,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5kg 拌细沙5~6kg制成毒土,每亩施4~5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