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豫西北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育进程特点,提出如下管理技术措施:
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提高玉米群体质量及整齐度
玉米苗期的密度和整齐度是玉米高产的基础。留苗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力、产量水平确定。缺苗断垄地块及时补种;连续缺苗三穴以上的立即进行移苗补缺;个别缺苗现象,定苗时临近留双棵。
一般普通大田玉米品种以4000-4500株为宜;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每亩应多留苗10%,以充分发挥地力的增产优势。
二、抢时补足、补齐底肥,打好丰产的物质基础
苗期底肥足,氮、磷、钾、微肥比例科学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播种时没有施用种肥或者没施底肥及底肥施用种类不全、比例不当的地块,定苗后应抓紧结合中耕锄草补施提苗肥,提苗肥一要深施入土10厘米以上,二要补齐补全。亩产700公斤的地块,种肥加提苗肥应达到每亩尿素15-20公斤,磷肥30-50公斤,钾肥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硼砂0.5-1公斤;高产田应从其上限。
三、浇好出苗和拔节水,确保需水关键期正常供应
玉米苗期耐旱怕涝,播种时干旱应浇好出苗水,浇水过多,易引起苗期渍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加之这一时期气温不断升高,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强烈,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田块浇水60m3(立方)/亩,约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拔节期间不能受旱,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以上。
四、防治病虫草害,谨防除草剂药害
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二代黏虫、蚜虫、蓟马、甜菜夜蛾、灰飞虱等,及时有效地防治玉米苗期害虫对减少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促进玉米根壮叶茂至关重要。玉米出苗后第一次喷药可在除草剂中加高效氯氰菊酯,杀除麦秆虫卵、地老虎及蓟马等害虫;玉米5-6叶时结合苗情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加甲维盐防治黏虫、蓟马、甜菜夜蛾等,及时消灭田边地头的飞虱、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结合定苗,及时拔除病虫株。
玉米田杂草可喷施土壤封闭剂,应注意喷前要除净田间大草,喷时表墒要好,喷量要适宜,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防效;对已经出草的地块,在玉米行间喷洒苗后除草剂,切忌喷入苗心叶内,造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