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药物改良
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公斤,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1次。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饲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亳升。在鱼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移植水生植物改良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池藻类等的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鱼池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套养水生动物调控改良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套养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概率;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