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前期的饲养要点

农业百科2023-02-10 11:09:43百科知识库

鱼类越冬前期的饲养要点

鱼类越冬前期是指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这一时期。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时水温较低,鱼类停止摄食,因而不投喂食料和放松饲养管理,鱼类在没有食物来源的情况下,只能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旺盛的基础代谢和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体重下降过快,这是导致越冬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鱼类越冬前,关键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 加强越冬前的喂养,增强鱼类御寒能力从我县的气候条件来看,这一时期水温大多在15℃以上,鱼

类并没有停止摄食。鲢鳙鱼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冬季水温降至0.5℃时仍然摄食和增重。草、鲤等鱼类的摄食和增重水温为5℃左右。在越冬前期坚持投喂饲料,不仅鱼体的生理指标能保持正常水平,而且平均生长率达12%.翌年养殖成活率提高了24%。

二加强水质管理,为鱼类创造稳定的生存环境

这时水温较低,水质相对稳定。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溶氧含量不高,很多有害物质不能及时被氧化,在水中积累;加之降雨量较少,水位迅速下降,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1经常加注新水,保持稳定的水位。在水位过浅的情况下,水温受气温的影响较大而频繁发生变化,容易引发鱼类患一种类似高等动物的感冒症状。还因水体缩小而使鱼群密度增大,代谢废物和有害气体浓度提高,对鱼类危害较大,特别容易引起鱼种的大批死亡。当水位下降10厘米时就必须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

2提高水体钙、磷浓度,保持良好水质条件。冬天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池水逐渐变为弱酸性,对鱼类生理活动产生有害作用,降低了对不良环境和寒冷的抵御力。泼洒石灰溶液既增加了钙质,促进浮游植物繁殖制造氧气;又能调节和稳定水体酸碱度,有利于增强鱼体抗寒力和应激反应。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