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农业百科2023-02-10 11:03:22百科知识库

鱼病防治“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一是养殖技术管理因素。不良的技术管理方式,可导致暴发性鱼病;

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大生态环境和小生态环境;

三是生物环境,包括生产者的心理素质和被养殖对象的抗病力(遗传因素)。

四是鱼病防治服务因素,由于技术管理因素引起鱼病导致死亡的约占全部死因的40%-70%。

可见,要使鱼儿健康,保持年年丰收,健康的技术管理是不呆缺少的。建立健康的技术管理模式,需要有科学养鱼的知识,健康养鱼的信念,夺取丰收的信心,以及对整套技术管理措施的信任。不能仅限于放(苗种)、搞(饵料)、收(起捕),要注意池塘的负载力,自身的承受力(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消化力。另一方面,技术管理不能不顾客观条件,随意选择养殖品种,任意提高苗种放养密度,恣意恶水养鱼。

为此,如能做到心有市场,静心养鱼;因地制宜,慎选品种;量力而行,适度规模;放养苗种,体壮质优;配方投饵,坚持“四定”;混放品种,合理密养;管好塘水,肥活嫩爽;不急不躁,对症下药;讲究早防,步步为营,这样,鱼的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 鱼病防治“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鱼病防治
2023-02-10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