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理论认为土壤是一活的生命系统,施肥首先是喂土壤,再通过土壤微生物作用来供给作物养分,因此有机农业要求利用有机肥和合理的轮作来培肥土壤。根据有机生产为一相对封闭的养分循环系统的原理,一方面,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本系统,即要尽可能地将系统内所有有机物质归还土地;另一方面,在轮作计划中尽可能包括豆科绿肥在内作为补充氮源的重要手段。另外,有机生产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基地到餐桌进行全程式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安全、营养、无污染。而生产农产品的土壤必须符合GB一1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标准,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适耕性好,土壤有机质3% 一5% ,碱解氮>120mg/kg、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120 mg/kg,水、肥、气、热协调,能够保持丰产稳产。因此,凡是达不到该标准的土壤都需要进行培肥。
1.有机农业土壤施肥量的确定
1.1 作物需肥量作物需肥量的多少取决于作物产量需要的养分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的利用率、作物栽培要求等因素,其中根据作物经济产量确定有效的施肥量是保持植物营养平衡和持续稳产的关键(表1)。
1.2 作物计划施肥量它受作物的种类、计划产量、土壤类型、供肥能力、肥料品种、利用率、气候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目前,国内外确定作物最佳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大量科学资料来确定,同时考虑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而作物产量的高低又与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总量之间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因此,提出根据作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数,然后按照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折算成肥料使用量的粗略而简便的方法。
作物计划施肥量的估算公式:计划施肥量=作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一土壤供肥量 ,1、肥料养分含量× 肥料的利用率
2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问题,必须树立有机农业土壤的系统观和整体观,综合考虑肥料、作物、土壤等各种因素,树立“平衡施肥”的观念。只有统筹规划,用地养地相结合,才能在获得优质、高产和安全有机农产品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的持久性,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1 根据土壤性质施肥土壤性质即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性、酸碱反应、土壤耕性、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砂性土壤团粒结构差,吸附力弱、保肥能力差,但通气状况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频繁,养分分解速度快,因此施肥时要多施沼渣肥和土杂肥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黏重土壤通透性较差,微生物的活动较弱,养分分解速度慢,耕性差,但保肥能力强,因此施肥时要多施秸秆、山草、厩肥类、泥炭类等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通透状况,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些石灰,强碱性土壤则可施些石膏粉或硫磺粉进行调节。
2.2 根据有机肥的特性施肥常见的有机肥料有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沤肥、作物秸秆、山草、绿肥、饼肥、沼肥和腐殖质肥料等 人畜粪尿和沼液为速效性肥料,其余均为迟效性肥料,各种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性质差别很大,在施用时必须注意:
①各类有机肥料除直接还田的作物秸秆外,一般需要经过堆沤处理,使其充分腐熟后才能施入土壤,特别是饼肥、鸡粪等高热量的有机肥。
②人粪尿是含氮量较高的速效有机肥,适合作追肥使用。但因其含有寄生虫卵和一些致病微生物,还含有1% 左右的氯化钠(食盐),所以在使用前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而且要视作物种类选择性地使用,若在忌氯作物上使用过多,往往会导致品质下降,如使烟叶的烤烟品质下降和燃烧性变差,生姜的辣味变淡,瓜果的味道变酸等。另外,人粪尿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不易在土壤中积累,磷钾的含量也不足。因此,长期单一使用人粪尿的土壤必须配施一定量的厩肥、堆肥、沤肥等富含有机质的肥料,以保证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
③堆肥、沤肥、沼渣肥等含有大量的腐殖质,适合培肥土壤。但因其中还有大量尚未完全腐烂分解的有机物质,所以这些肥料宜作基肥使用,不宜作追肥使用。
④用秸秆或山草作肥料时,一是要提前施用;二是要切断使用;三是要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鲜嫩绿肥或腐熟人粪尿,以缩小碳氮比和满足微生物繁殖时的氮素之需,并在早期补充磷肥;四是要同土壤充分混匀并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五是土壤一次翻压秸秆或山草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在分解时产生过量有机酸对作物根系造成危害;六是不能将病虫害严重或污染严重地带的作物秸秆或山草直接还田(可堆沤发酵后还田),以免造成病虫蔓延或污染土壤。
⑤草木灰含有5% ~10% 的氧化钾,呈碱性,不能同腐熟的人粪尿、厩肥混合施用或贮藏,以免降低肥效。
⑥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但其酸度大,含有较高的活性铁和活性铝,分解程度较低,一般不直接作肥料施用,常用作基肥牲畜的垫圈材料。腐殖酸类有机肥则广泛存在于埋藏较浅的风化煤、煤、煤矸石和炭质页岩(石煤)之中,有土壤改良剂、叶面肥料、抗旱防冻保护剂(如FA一汉地龙)等,在瘠薄的土壤中、野菜类、块根块茎类和禾本科作物上使用效果好,而在油菜、棉花和菜豆等作物上施用效果较差。
2.3 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生长规律施肥不同作物所需养分不同,如土豆、甜菜、番茄比禾本科作物需要更多的钾素营养,瓜果类作物需要较多的磷、钙、硼元素营养,豆科作物需要较多的磷、钾、钙、钼元素营养,叶用蔬菜、茶、桑等作物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在制定有机培肥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所用有机肥源中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了解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以氮定磷、钾,再定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配方施肥方法,从而基本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喜磷钾作物可配施一定数量的骨粉、磷矿粉、矿物钾肥、富钾绿肥或草木灰进行补充。作物对营养的最大利用期是在作物生长最快,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时作物需肥量大,对肥料的利用率高,此时要适当追肥,以保证作物对营养的需要。可采用迟效有机肥同速效有机肥相结合,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2.4 合理轮作、间作,提高土壤自身的培肥能力合理轮作、间作可增加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培肥地力、防止病虫草害的发生。如果同一块地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就会造成同种代谢物质的积累或因某种养分的缺乏而产生“重茬病”。豆科作物或豆科牧草同其他作物轮作或间作,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不但可以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氮素营养,而且收获后残留的根系和根瘤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山地果园间作牧草或豆科绿肥,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果园土壤侵蚀,抑制杂草的生长,还能有效地培肥地力。另外,果园种植豆科绿肥或牧草发展养殖业,既能提高果园的土地利用率,又能促进园内能量循环和提高果园土壤的培肥水平。
2.5 防止土壤污染在有机农业土壤的培肥过程中,防止土壤污染是一大关键环节。常见的土壤污染途径主要有施肥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中有害重金属超标污染。在生产中要坚持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城市垃圾和有害物质超标准的矿物质肥料,不用污染水灌溉,最好选择远离城市、土壤有害物质不超标的地带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并设立隔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