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烂鳃病的类形: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烂鳃病、水生藻菌烂鳃病。
二.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菌株,菌体细长,粗细约为0.5um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半月圆形。体长工2—24 um,有的长达37um,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终年有此病发生。在水温15 度以下,一般少见,20度左右开始流行,流行最适温度为28—35度。烂鳃病是一种传染病,此病可通过水体传染给鱼类,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
四.症状:用肉眼看,天然感染的烂鳃病鱼鳃病瓣上有泥灰色,特别是鳃丝末端,粘液较多,往往粘附着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鳃瓣上也可看到淤血斑点,有些病鱼的鳃盖骨中央,肉眼可看到内侧一表皮已脱落,成一透明区。在坏死的鳃小片上有时可看见少量菌体。
五:防治方法:
1.此病的发生主要是水质不清洁,放养过密等因素有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保持水质清洁,可减少或防止此病的发生。
2.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不施放末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
3.在发病季节每半月遍洒一次石灰水,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20kg.
治疗方法:
1.呋喃唑酮0.025~0.05*0.000001,全池遍洒。
2.鱼安0.3~0.4*0.000001,全池遍洒。
3.乌桕叶2.5~3.7*0.000001,全池泼洒。按乌桕叶干粉0.5kg(或鲜叶2kg),用20%的生石灰水10kg浸泡约12小时,用前煮沸10分钟,用全池稀释泼洒。
4.大黄2.5—3.7*0.000001,全池泼洒。按1kg大黄用0.3%氨水(取含氨量为25%--28%的氨水0.3ml,用水稀释至100 ml即成0.3%氨水)10kg的比例,把计算好需用的大黄量全部浸泡在氨水中12-24小时,再用少量池水稀释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