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苗种的生产管理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10:14:41百科知识库

红螯螯虾苗种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亲虾选择

红螯螯虾一年可多次产卵,白昼的长短对其繁殖有一定的影响。产卵期一般多在白昼逐渐延长的春末夏初开始,但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温。在水温下降至20℃以下则不见有产卵现象,当水温由20℃开始升温,则逐渐发生交配、产卵现象。该虾饲养得好,一年可繁殖2-3次。

1.亲虾要求:选择亲虾要求活力强、附肢完整、躯体光滑、无附着物和病害(如尾部腐烂和壳受损)的成虾作亲虾。为了取得较高的繁殖力,要选择体长在9厘米以上,成熟度好的,有较大产卵力的大螯虾,此外还要按规格大小分组,并选择与之相配的雄虾。 现在已研究出一种测定卵巢的简易方法,可消除红螯螯虾在短期内不产卵的问题。此法即从红螯螯虾的头与尾之间的透明薄膜,用强光照射,观察体腔,如没有任何卵巢发育的迹象的雌体,可能需要几周或几个月才能达到性成熟,卵巢明显可见的红螯螯虾一般在4周内可产卵。

2.雌雄鉴别:同龄红螯螯虾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且雄性成虾两个螯足前端外侧有一鲜红柔膜质斑块,外观极易与雌性区别。

3.雌雄比例:在自然养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与罗氏沼虾相仿,但需雌性稍多一些。在繁殖过程中,雌雄比例以2:1较为合适。

4.亲虾开始培养的时间:尽管红螯螯虾的生存温度范围比罗氏沼虾来得宽,但如果亲虾开始培育的时间过晚,水温低于11℃,亲虾就会出现大量死亡。实践表明,华东地区在11月底前, 闽地区在12 月初前开始培育为好。

二、亲虾培育

经土池养成的成虾,在进入越冬池之前,必须用浓度为200×10-6的福尔马林浸浴10分钟左右,消除附着生物后,才能移入亲虾池养殖。 亲虾是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该虾的抱卵量少,形成批量生产必须有大规模的种虾来源,因此采用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亲虾的成活率,是人工繁殖的首要任务。

1.培育池:亲虾培育池是亲虾的生活环境,培育池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亲虾的生长发育。根据现在生产的具体情况,培育池主要有两种,一是水泥池,二是土池。培育池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情况:

(1)生产规模: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一个面积适宜的亲虾培育池,但无论场地大小,其所处的位置都应该是水源良好,排灌方便,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不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扰。

(2)面积:面积应因地制宜,大规模生产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甚至可以是2000平方米以上,水体大,水质较稳定;小规模生产的培育池可几至十几平方米。

(3)水深:一般在50~60厘米,越冬期,尤其是土池水应加深,有利于水温的恒定,减少能源的浪费。

(4)水质:总的要求是水质要清鲜,溶氧要高,特别是强化培育期间,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越冬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6~18℃。

(5)隐蔽物及防逃设施:为了减少亲虾的自相残杀现象,在高密度放养的培育池中加竹筐、挂网、毛竹等隐蔽物。由于在土池越冬期间的亲虾容易打洞,最好的办法是水池的斜坡加浇水泥,堤埂周围用塑料薄膜拦高度为30厘米的防逃墙。 2.亲虾的放养:亲虾放养之前,水泥池要清理消毒,土池要清除淤泥、污物和残饲,修补漏洞,搞好防逃、排灌及保温设施。一般亲虾进池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池水消毒,然后进行亲虾的放养。放养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亲虾的培育效果,放养密度过大,则导致亲虾生长发育不良;放养密度太小,则会造成水池、人力及物力的浪费。一般视水池的面积、培育季节、亲虾生理状况及个体大小决定其放养密度。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立方水体可放规格为每千克16只的虾20只左右。

3.亲虾的培育及管理:亲虾由于抱卵量少,因而必须提高亲虾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才能保证苗种生产的产量。在培育及管理上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及良好的防逃设施。

良好的水质使亲虾有一很好的生活环境,一般要视水色、透明度及天气的情况加水和排水。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池水三分之一,以保证水质良好。营养物质是亲虾性腺发育的物质基础,除了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外,早期培育,一般投喂市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虾蟹颗粒饲料。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升温强化培育的过程中,增加投喂一些小杂鱼、蚯蚓、蚕蛹和贝壳类等动物性饲料,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投喂量一般为亲虾体重的4%~5%,并视其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残留物必须定时吸掉以免水质恶化。在越冬过程中可定时充氧,在强化管理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充氧。强化培育升温时,温度控制在28~30℃。另外在土池越冬期间,要做好防逃工作,因为在非常寒冷的日子,红螯螯虾会打洞。

4.亲虾越冬:据报道,红螯螯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但我们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当水温低于9℃,3厘米左右的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18℃,也是整个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1)越冬的主要设施: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温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目的。

(2)强化培育:红螯螯虾一年一般可抱卵2~3次,繁殖期为5~6月,盛期为6~8月。每只虾的抱卵量为40~1400粒。这一阶段,亲虾要进行多次交配产卵,而每经过一次繁殖,都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体质显着减弱。另外,当抱卵亲虾孵出稚虾后,应及时把母虾移出育苗池,并投喂足够的饲料,以便能再次达到性成熟。稚虾全部脱离母虾后,立即开始交配产卵,开始下一次繁殖过程。

三、产卵孵化

经过越冬期培育之后,亲虾性腺成熟,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25~30℃),开始进行交配受精,并开始产卵和受精卵的孵化。

1.虾的成熟期及交配产卵

(1)成熟期:当年养成的虾,经过越冬期间饲养及强化培育,都能达到性成熟,一般雌虾每只为50~70克,雄虾每只为70~100克。产卵的亲虾抱卵量与亲虾质量、个体的大小、生活环境、培育条件及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据报道,同一规格的亲虾抱卵量第二年的卵粒数比初产卵粒数多。

(2)交配:在繁殖季节,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头部对头部,用第二步足平滑的外缘推击雌虾直到其作出反应,作出反应的雌虾会主动接近雄虾,雄虾抬起头胸部,腹部卷起,雌虾继续向前,直到爬上雄虾仰起的腹部之上,始终头对头。雄虾抱紧雌虾,并调整自身的位置,射精后雌虾立即跑开,交配时间很短,通常只有1分钟。交配后的几分钟,雌虾用步足分散精团,此时最后一对步足起作用。

(3)产卵:交配后24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产出的卵紧裹腹部,附着于腹部游泳足的纤毛上。通常再需24小时受精,完成受精的卵子在雌虾的腹部进行孵化。孵化期间雌虾不活跃,一般隐蔽在隐蔽物中,少数抱卵雌虾仍旧摄食,此时,抱卵虾的腹部卵容易掉,因而在操作管理时要非常小心。

2.孵化条件:

完成体外受精的卵,在雌虾的腹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42天左右的培育期后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因此此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满足亲虾和卵孵化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其中对温度、光照、水质、溶氧和饵料等要求较为突出。

(1)溶氧:抱卵虾的耗氧量大,在孵化期内,要连续不断地充氧,使得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2)光照:据报道,红螯螯虾的繁殖也受到光照的影响,一般光照14小时,然后盖上黑布,使水池黑暗10小时。

(3)温度:控制在26~28℃。

(4)抱卵虾的饲料:抱卵虾的饲料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包括新鲜的水生植物,一些动物饲料如鱼肉和少量的虾蟹含蛋白量高的颗粒饲料加以投喂,效果会更好些。

3.孵化(胚胎发育):

抱卵的虾孵化过程中,经常腹部卷曲爬行或栖息,借以保护受精卵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参见表格),卵色由黄绿色至暗红色,以后透明区逐渐扩大,卵球略有膨大并拉长,眼点出现,附肢形成,最后卵膜脱落,稚虾形成。但卵黄尚未全部消失,仍依附于母虾腹部生活。再经7~10天开始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此时稚虾变淡褐色,体长0.8厘米。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在适温范围,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若遇低温,水温低于20℃时,变化幅度大,受精卵易脱落或长水霉致胚胎死亡。一般水温为26~29℃,孵化时间为42~47天。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