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深了,有效增加了蓄水量。改造前大部分池塘蓄水不足1.5米,改造后普遍提高了0.8~1米,使得池塘有效蓄水深度比改造前提高了至少50%,蓄水量比改造前增加了30%以上,基本恢复了建设初期的原状。
二、投放鱼种多了,产量提高了。清淤改造前鱼种的平均投放量为80公斤/亩,平均产量为850公斤/亩,清淤改造后鱼种的平均投放量提高到120公斤/亩,平均产量达到1280公斤/亩,鱼种投放增加了50%,产量增长了50.6%,增产带来增效600元/亩。
三、药用少了。改造前,这些池塘使用渔药的平均费用为每亩200元,改造后降低至每亩120元,且抗生素药种类大大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消毒剂、水质调节和免疫疫苗类药物,此项每亩可节支80元。
四、饲料利用率高了。养殖环境改善了,鱼更健康了,饲料利用率也提高了,饲料系数由原来平均2.2降低到现在的2.0,提高利用率10%,相当于每生产1公斤鱼节省饲料成本 0.6元,仅饲料一项平均节支768元/亩。
五、死鱼少了,提高了养殖成活率。通过病虫害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区池塘改造后鱼的发病率降至10%以内,草鱼死亡率由原来26%,降低到16%。病死鱼造成的损失由原来的每亩500元降至现在的300元,平均增收200元/亩。
六、电费降低了。改造后,夏秋高温季节每天可少开1小时增氧机,每月少换水1次,亩均省电60度,比改造前减少了30%,亩节约支出50元。
七、产品品质提升了。养殖的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客户一致评价清淤改造后鱼的品质和口味都有明显改善。
八、排放减少了。由于饲料利用率提高了,每生长1公斤鱼减少饲料用量0.2公斤,相当于亩均减少N排放49.6公斤, P排放29.6公斤,同时也减少了鱼药残留的影响。
九、池埂面积增加了。由过去平均不足7米,增加到11米,增加了57%,大大增加了饲草的种植面积,降低了饲料成本。
十、环境改善了。项目实施后,使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本达到了“池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树成行、出入畅通、排灌分开、三机配套、循环利用”的要求,社会主义新渔区的雏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