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田间管理除了病虫草害以外,主要措施是施肥浇水等,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相对需要水肥不多,玉米拔节以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对水肥要求增多,而且吸收速度加快,是玉米营养供应的关键时期。开花以后对水肥吸收速度减缓,吸收量也少。为了经济用肥,节约灌溉,必须按照玉米吸收肥料、水分的特点进行管理。
一般施肥结合浇水充分发挥肥效,并依靠土壤含水量指标进行灌溉。
及时定间苗、留足苗、保密度:做到3叶间苗,5叶定苗,按设计密度增加5%进行留苗,从拔节到大喇叭采取多次拔弱株,保证种植密度和整齐度(变异系数的例数),改过去缺苗处就近补栽苗为双株留苗。
科学追肥:玉米田间追肥除按配方施肥中磷钾锌已施用过种肥和苗肥的,主要依靠追施氮肥。
一般在玉米播后25天(拔节期),播后45天(大喇叭期)分两次追肥,中低产田施氮前重后轻,高产田施氮前轻后重。例:亩产600公斤需纯氮18公斤,除少量种肥外拔节期施肥30-40%(N5-7公斤),大喇叭口期施肥60-70%(N7-12公斤),抽雄期追施10%(N2-4公斤)。追施氮肥采取穴施或条施,肥料离玉米10cm,深10cm,施后盖土,防止肥料流失。
节水灌溉: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但耗水系数并不高,一般有水利条件的大田和高产田块,要按照玉米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进行节水灌溉,玉米苗期一般比较耐旱,在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时必须进行灌溉,促进幼苗健壮生长,高于55%时可不浇灌,以利于节水和蹲苗。在玉米拔节以后需水量渐增,到玉米抽雄前10天和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容易形成“卡脖旱”,应按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计,拔节期保持70%,大喇叭口期保持75%,抽雄后30天中保持75-85%。为节约浇水量,除地下喷灌外,要利用玉米拔节开沟小培土沟灌或小畦浇灌,防止大水漫灌。浇水后,最好中耕保墒,以利节水。超高产田要在抽雄后保持地皮不干,以满足亩产800公斤以上的产量对水分的需要。
防治病虫草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掌握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除农业措施外,主要采用科学用药,播后出苗前重点搞好化除,苗期重点防治蓟马、麦秆蝇、蚜虫、粘虫等,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开花期重点防治玉米螟和穗蚜,以及叶斑病、青枯病、南方锈病等。
适时收获:我县玉米收获过早是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根据多年研究的结果,按玉米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为玉米最佳收获期。籽粒乳线消失与群众习惯收获期(玉米籽粒变黄,顶部变硬,乳线消失2/3,此时籽粒黄色以下白色部分,手指掐出乳汁来)对比试验,从群众习惯收获开始,到籽粒乳线完全消失,即每晚收一天增加1%。不仅淀粉含量增加,而且蛋白质增加12.3%,脂肪增加39.3%。
籽粒乳线:是指玉米籽粒在灌浆的过程中,籽粒顶部的乳浆转化为淀粉,变硬、变色(黄)随后籽粒乳线自上而下逐渐转化为淀粉,变硬变黄,当淀粉(黄色)与乳浆(白色)之间开成一个界线称为乳线,此线直至最后消失,籽粒尖端同时出现黑色层,即达到玉米生理成熟。此时收获就达到了玉米的最佳产量。为了达到丰产丰收,要把好适时晚收最后一关,广泛宣传与推广这项不需要投资的有效增产措施。在田间管理中,还要注意抗旱、排涝、防倒等防灾减灾措施,确保玉米抗灾夺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