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发生与防治

农业百科2023-02-10 09:30:56百科知识库

玉米纹枯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近年发展蔓延较快,且危害日趋严重。

  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近年来,我区奢领等部分乡镇街,玉米纹枯病在个别品种上发病较重。

  1、为害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2、发病条件

  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

  3、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菌核净等药剂。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