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产有句俗语:“增产措施千条线,通过管理一根针”。渔业增产如此,越冬管理亦如此。越冬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次年渔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好与坏,所以十分重要,应当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一、鱼类越冬时的生理特点
在北方,鱼类越冬要在4℃左右的水体中渡过漫长的5个多月,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其行动极其缓慢,呼吸也微弱;鱼体温度也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鱼类依靠消耗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在今天的这种养殖情况下(亩产以吨计),鱼类生长的身体又存在以下特点:
1、由于大量投喂,其生长速度极快;
2、鱼体肉质水份高,脂肪高
3、鱼体抗病力、抗应激力差。
这些因素也就是导致今天鱼类越冬相对较难的问题。
二、冬季水质状况
由于我们采用高密度,高投喂的养殖方式,以高速度,高集约化大批量进行生产,所以在春季养殖季节水体被鱼体的排泄物与鱼体本身严重污染(如亚硝酸氮要比正常养殖指标高5—20倍),同时我们今天普遍存在原池越冬的习惯,这使得我们使用的鱼池底质和水质很难改进;再有冬季水体上要覆盖一层厚厚的冰,使水体与大气隔绝,使得水体与大气相互自然交换的能力变得极其微弱,即氧气不能直接扩散到水中;水中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沼气)亦很难逸散到大气之中以降低水中毒害。这样的水质对要越冬鱼类构成强烈的潜在危害。
三、越冬期管理要点
总体来讲,要使鱼类很安全的在冰下渡过漫长的五个月左右,不是单一调整改进所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树立全年健康养殖的整体观念,即在养殖期要注意选择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注意平时养殖过程鱼病的防治与水质管理工作,尽力使鱼类在养殖过程中获得健壮的体质及较优良的水质,这样才能保证鱼类安全越冬。要保证鱼类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鱼体质的管理
越冬安全与否最关键的因素是鱼体在越冬前的体质是否健壮。鱼体质好,环境稍差也会相对安全些,所以对鱼的体质方面管理需做:
1、在养殖过程中最好是选用全价优质配合饲料,尤其注意不要采用添加大量促生长剂的饲料,这种饲料虽然饲料系数相对低一些,但它会给鱼体带来体质差,抗病能力低,抗应激力差,体内水份过多等负面影响,这会使鱼对冰下环境的耐受力差,越冬安全性低,故要选用优质饲料。
2、在生长期末,即鱼类停食前一个月,应将鱼类饲料中预混料部分以“越冬安”代替,以调整鱼体内水份,抗病力、抗应激力。同时在饲料主配方上调整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中采用的DDGS、酒精酵母、土霉素药渣等原料建议不要采纳;同时建议在饲料中加入1%的磷脂或海水精炼鱼油。加有“越冬安”的饲料最好能投喂15天以上。
(二)鱼病防治工作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制约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同时疾病也是越冬安全与否的关键,所以要对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
1、由于营养而引起发病的鱼,建议不要进行越冬,因为越冬效果相对很差,建议有此种病症的鱼改换优质饲料投喂,调整鱼体质及早在封冰前出池。
2、在越冬前,鱼体有细菌性炎症状要及时投喂药饵,同时在池中以“富氯”或其他杀菌药杀灭水中病菌。
3、鱼体体内、体外存在的寄生虫一定要在封冰前除去,尤其是鳃部寄生虫,对越冬安全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鳃部寄生虫采用敌百虫、或鱼虫清2号(粉剂)等进行全池泼洒杀灭虫体,最好能连用两次,力争将虫体及水虫幼虫卵杀灭。
(三)对水质的管理
1、鱼类越冬时对水质环境的要求
(1)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米
(2)溶解氧含量要求保持在5.0mg/L以上
(3)氨氮含量应在0.02mg/L以下
(4)亚硝酸氮的含量应在0.01mg/L以下
(5)越冬期要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cm左右
2、具体操作方法
(1)越冬池要选择保水性好、淤泥少、比较安静的池塘进行越冬。对淤泥较厚的池塘,最好采用大量加注新水,每亩施用25ppm的“底净”将腐泥覆盖,使腐质发酵出来的有害气体被吸附,不再造成很大的污染。
(2)对原池越冬的水体应做到大量换去老水加入新水,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在封冰前最好采用杀菌药杀灭病原菌,最好能连用两遍。建议最好在封冰前不要用大量漂白粉、二氯制剂、生石灰等药物来杀菌,因为这些药对水中浮游植物有杀灭作用,将会影响水体自身冰下增氧效果。
(3)杀灭水中大型枝角类动物。因为要使水体中溶解氧增强一方面增加浮游植物数量,一方面要控制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枝角类动物的数量,这两方面做到后水中溶解氧会有明显提高。
(4)下雪后及时清扫冰面积雪,增加冰的透明度,使生物增氧能力提高。
(5)及时补注新水不要造成塌冰现象。
四、越冬后管理
1、冰雪溶化后,应及时以“富氯”或其它杀菌药全池泼洒杀灭开始迅速繁殖的细菌及病毒。
2、杀灭水中寄生虫,使鱼体保持光洁。
3、投饲的前15天最好能采用高品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或使用“春季专用”型预混料加工的饲料进行投喂,使鱼体在短期内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