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材小蠹的成虫、幼虫均钻蛀荔枝、龙眼的枝干,径粗1~2厘米的枝条受害最多,外观可见数量较多、近圆形的小蛀孔。若把受害枝干剖开,在木质部会发现若干被钻蛀成近环形的水平小坑道,并常见有比米粒还细的黑褐色甲虫或乳白色的无足幼虫和蛹。受害的枝干由于水分和养分输导被阻,因而生势衰弱,并常造成枯枝、断枝,甚至发现有幼树整株被害致死。茶材小蠹近年在我国各荔枝、龙眼主产区均有发现,而广东的中山、东莞、深圳、茂名等地的发生与危害则更为严重。国外的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多国亦有发现。除荔枝、龙眼,尚能危害茶树、可可、咖啡、橡胶、樟树、柳树等经济林木。
形态特征茶材小蠹属鞘翅目、小蠹虫科。成虫体小,长仅1.3~2.4毫米,黑褐色,圆筒形。头部延伸成短喙状,触角膝状,末端膨大成球形,这是该虫的重要外形特征。胸部背板及鞘翅密布刻点及茸毛。雄成虫体形较小,体色较浅。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6毫米。幼虫乳白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蛹乳白色至黄褐色,长1.2~2.4毫米。生活史及主要习性茶材小蠹在广州附近地区每年发生6代,由于成虫寿命较长,所以发生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虫在蛀害的坑道内越冬,翌年春暖开始活动,另营造新坑道。该虫营隐蔽生活,产卵亦在坑道中,一生中只有在成虫扩散期间的晴天下午外出作短暂活动,因此药剂防治较难奏效。寄主受害程度与品种、树龄、树势、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三月红、怀枝等极少受害,凡树龄大、管理差、树势弱的受害重。受害程度与树体的水势呈负相关。防治方法应以强化果园栽培管理,合理增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水势为根本,结合采果后和冬季清园彻底剪除虫害枝,并收集园中的枯枝、断枝一齐集中烧毁。必要时,可加强田间实地调查观察,抓准在成虫外出活动扩散期间喷射90%巴丹可湿性粉剂、80%敌敌畏乳剂、50%杀螟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