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塘管理

农业百科2023-02-10 08:55:01百科知识库

夏季鱼塘管理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鱼病滋生蔓延的时期。为确保塘鱼稳产、高产,夏季鱼塘管理要抓好以下六点。

(一)合理投饵施肥。

1、以草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一般1日投喂2---3次。饲草投在池面架设的饲草框内;颗粒配合饲料,应用敲击水桶等方法形成条件反射,在一定范围水面投喂;饼粕、 麸片等精料投在水下饵料台上。每次投喂量以2~4h吃完为度。

2、以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要及时追肥,以补充水中氮、磷、钾等元素。7~10d追肥1次,每次亩施水产专用肥2--3Kg或者尿素2.5kg+过磷酸钙5kg,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晴天施用。

(二)保持水质良好和高水位。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清淡些。每7~10d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0--15cm,整个夏季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三)坚持巡塘。每天早晨巡塘,观察塘内水质肥瘦、池鱼活动摄食等情况。对于浮头的观察,如果日出前鲢、鳙鱼群集于水面中央,人近池边鱼即潜入水中,这样的浮头一般不需抢救;如果草鱼亦浮头,体色变黄,不集群,不怕人,须立即进行冲水抢救;如果鲤、鲫鱼也浮头,表示水中的溶氧已极低,抢救不及时会发生“泛塘”死鱼,应及时开增氧机,同时要捞出病死鱼和草渣。

(四)积极防病。对鱼病要掌握“以防为主”的原则。

夏秋季节,鱼类烂鳃和肠炎、出血等病尤为突出。每月用漂白粉遍洒鱼塘一次,使塘水保持合适的浓度;将韭菜、大蒜捣烂,适量加入精料中投喂,每5 kg饵料中加捣烂的大蒜0.25 kg和0.2 kg食盐投喂。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2.5 kg~15 kg,兑水后全池泼洒。

(五)成鱼高温“六防”。夏秋气温高,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应注意的是:

1、防止水质老化。伏天池水逐渐老化,由微碱性变成酸性,影响天然饲料繁殖,降低光合作用,抑制鱼类生长。可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30kg,化成乳浆,分上、下午全池均匀泼洒,每隔15~20d泼洒一次。

2、防止鱼类饥饿。盛夏,成鱼长势好,摄食量大,一般应每日投精料约为塘鱼总量的2%-3%;每50kg草鱼,每天需投喂50kg左右的青饲料。

3、防止水温过高。鱼类生长最适宜的水温23℃~29℃,超过了适温范围必须调整。方法是加深塘水深度,一般水深以2~2.5m为好,水位浅的鱼塘,可通过勤换水来调节水温。

4、防缺肥。以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要及时追肥,以补充水中氮、磷、钾等元素。7~10d追肥1次,每次亩施水产专用肥2--3Kg或者尿素2.5kg+过磷酸钙5kg,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晴天施用。

5、防缺氧。伏天,鱼类耗氧量大,加之大量有机质、肥料的分解,水中易缺氧。一般每隔3~5d应加水10cm,有条件的,应安装增氧机,为鱼池增氧。

6、防病害。伏天,鱼类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烂鳃、肠炎、出血等病。每月应用漂白粉按每亩水深1米0.8kg遍撒一次或将三黄散、Vc、Ve等适量加入精料中投喂。采用定期、定量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和适量换水的方法来调控水质,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水质,改善溶解氧,稳定藻相,减少pH的波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使水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水体中的有益菌种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病菌的滋生。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