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 应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控工作

农业百科2023-02-10 08:47:48百科知识库

阴雨连绵 应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控工作

进入8月以来,我市阴雨连绵,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发展,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为害性极大的病害。重病地块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发病田块基本绝收,给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玉米灰斑病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应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控工作。

  一、症状: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褐色长条斑,这些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长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明显,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0.5-3毫米×0.5-30毫米,有时病斑连片,使叶片枯死。通常在叶片两面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到中后期多数病斑结合后叶片变黄枯死,以叶背产生最多。病菌最先浸染下部引起发病,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整株叶片,使之过早枯干。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玉米灰斑病由玉米尾孢菌浸染所引起,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浸染,不断扩展蔓延。分生孢子萌芽产生芽管通过气孔浸入,成株叶片上潜育期9天,12天出现长条斑,16—21天病斑上形成孢子,浸染幼株叶片时产孢避在成株上。浸入后菌丝扩展受叶脉限制形成长而窄的平行病斑。多雾、多露有利于孢子的形成、萌发和浸染发病。故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宜发生玉米灰斑病。

  一般7—8月多雨年份发生严重。在楚雄该病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玉米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干旱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植株抗病性,如有几次降雨,也可导致严重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三、防控方法①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状生长。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 75%百菌清、50%多菌灵、80%大生、25%敌力脱、40%新星、70%代森锰锌、5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通常在发病率10%时,每次用药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 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②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③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④实行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