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年的连续干旱,全县降水偏少、坝塘蓄水不足,气温偏高、土壤失墒严重,旱情持续发展,对玉米适时播种和正常出苗构成威胁。据气象部门预测和今年雨水来得早,4月底-5月初来透雨的年份不多,为此,全县科技人员应抓住时机抢墒播种,指导农户及时下种,不误农时,按照以“抗旱保春播、一播保全苗”为重点的技术全面指导旱粮生产。
一是选择适宜品种,确保高产优质。因地制宜选用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当地种植表现优良的玉米品种。杜绝品种越区种植,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
二是适时抢墒播种,加快播种进度。根据土壤墒情和温度,适期适墒播种。
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雨水渗透5-10厘米即可抢墒播种。要充分发挥农机作用,确保机耕机耙碎垡,加快整地播种进度,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杜绝白籽下地。
三是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土地碎垡后,及时整地、清除根茬和残留地膜。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及时覆膜保墒,适时适墒播种,并适当提高种植密度。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大力推广“三干播种”、全膜双垄沟播及膜下湿直播等抗旱节水技术,并综合运用以肥调水、肥水耦合等旱作技术。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积蓄自然降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率,增强玉米抗旱能力,做到适时播种保全苗。
四是实行合理密植,保障种植群体。综合考虑各地生态条件、土壤肥力、施肥和管理水平,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一般土壤肥力较高、种植耐密型品种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土壤肥力较低、品种耐密性稍差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合理间苗,及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如遇缺苗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确保每亩适宜的基本苗。
五是及早中耕管理,促进早生快长。出苗后,应及时中耕灭茬,破除土壤板结,活化土层,促进根系生长。对田间杂草多的地块,及时结合中耕松土,消灭杂草,减少肥水损耗。对因肥力不足、覆土过深等原因引起的弱苗,以速效肥料穴施于植株附近,促进快生快长。要加强金针虫、地老虎、粘虫等苗期虫害监测,及时开展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