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农业百科2023-02-10 08:37:33百科知识库

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池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所致。其征兆有:

(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生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类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的,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可用光合细菌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石灰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