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时收割,降水储藏。玉米要适时晚收,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品质。
一般在完熟期收获,其特征是植物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散,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一般在10月1日以后开始收获,即不冻死不收获。
(2)选择适宜的储藏方法。①田间扒皮晒穂。田间扒皮晒穂即站杆扒皮晒穂,通常是在玉米生长进入腊熟期、末期(定浆期)包叶呈现黄色,捏破籽粒种皮籽实呈现腊状时进行。田间扒皮晒穂的时间性很强,要事先安排好劳力,适时进行扒皮。扒皮时把果穗上的包叶拔掉,让玉米果穗暴露在外,充分利用日光曝晒(晒10-20天左右),使果穗的水分迅速降低。田间扒皮晒穂是促进庄稼早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玉米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果穗储藏。玉米的耐储性差,而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更难。玉米收获到农户家里,不要急于入仓。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利用收获后天气较暖的一段时间,把玉米穂摊开,堆放在朝阳的地上晾晒降水,并经常翻动,分层入仓。当水分降低到25%以下,再进入粮仓储藏保管。
③脱粒储藏。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在铺晒时,要根据水分情况,先晒水分高的,后晒水分低的。晾晒玉米的厚度在4.5-7厘米。铺晒的玉米每天应翻4-6次。晾晒经验为:光照强、风力小时,向阳打垄,光照差、风力大时,顺风打垄。
④专用储粮装具。在自家院内,四周通风,在不接近建筑物的前提下,建储粮装具。粮食收割到农户家里,不要急着入仓,堆放在朝阳的地方。把品种不同、质量不同的玉米分开,高水分与低水分玉米分开。晾干一层玉米棒,入仓一层玉米棒。玉米棒入仓时,要在仓房内中间部位,留出通风降温空隙,缩小高水分与低水分之差。
(3)加强玉米的储藏管理。我省玉米储藏的重点是防鼠、防霉,其次是防虫。
防鼠。农户储粮存在严重的鼠害损失,预防难度也较大。鼠害不禁造成粮食数量的损失,而且还传播各种疾病。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生态法、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在实际储粮过程中,农户储粮应选用具有防鼠性能的粮仓,结合其他防鼠措施有效的控制鼠害,以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防霉。防止玉米霉变的关键因素为控制玉米的水分。秋季收获玉米时,应抓住秋季相对温暖干燥的天气,及时将玉米从田间收获回家,剥皮晾晒降水。经过晾晒初步降水后的玉米穗,存放于具有通风、防潮、防鼠措施的仓内。在春冬交替季节,气温回升,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降低玉米水分,防止玉米发霉。春季应加强穗储玉米的检查工作,如此时玉米水分高应适当摊开晾晒,防止霉变。
防虫。根据储粮害虫的习性和传播途径,主要采取的防治手段如下:
①清洁仓具。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不但有防治害虫的作用,而且可抑制微生物发展,提高粮食卫生标准。
②隔离方法。将有虫粮食与无虫粮食,有虫器材与无虫器材严格分开储藏,同时采取必要的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手段。
③改善储粮条件。要求做到不漏不潮,既能通风,又能密闭。保持储粮仓低温、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