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玉米螟防治技术意见

农业百科2023-02-10 08:25:31百科知识库

2012年玉米螟防治技术意见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一般一年发生三代,一代主要危害春玉米;二代在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的心叶和茎秆;三代危害穗部,受害可减产10%,严重地块可减产30—50%。

  据县植保站7月20—22日,对全县玉米螟发生情况调查,虫株率平均为10.6%,最高27%,百株虫量10—14头,最高22头,由于近期雨水充足,气温较高,气候条件对玉米螟卵孵化有利,预计今年二代玉米螟为中度偏重发生年份。目前我县大部分玉米田即将进入大喇叭口期,此期也是二代玉米螟卵孵盛期和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切实搞好二代玉米螟防治,达到“狠治二代,控制三代”的目的,现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意见。

  一、掌握虫情、科学防治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到玉米螟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虫情监测,搞好技术指导,科学地搞好二代玉米螟防治,抑制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为今年再创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好两个环节,努力提高防效

  (一)心叶期防治

  1、防治指标:玉米花叶率10%或百株累计卵量30块。

  2、防治时间:玉米心叶末期,即7月下旬(大喇叭口期)。

  3、防治方法:①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丢心1—2克防治。②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公斤加细沙8—10公斤混匀撒入喇叭口。

  (二)穗期防治

  1、防治指标:虫株率10%或百穗有虫50头。

  2、防治时间:八月中下旬。

  3、防治方法:亩用50%辛硫磷400—600倍喷雾防治或在授粉结束花丝变黑后,剪去花丝,在穗顶上抹上药泥。

  药泥配制法:亩用90%敌百虫0.25公斤或辛硫磷0.5公斤,对水75公斤溶开,再加入135公斤粘土调成泥浆即成。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