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06:25:28百科知识库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在华中、华西片区是主养产品之一,近年来多次受到暴发性疾病的困扰,给养殖经营造成较大损失。以下为斑点叉尾鮰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1.病原:鮰疱疹病毒。

2.症状:此病的主要症状是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眼睛外突,鳃丝发白,肾脏红肿,肝脏发白,脾脏肿大,腹部膨大、积水。鱼尾向下、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歇性的旋转,沉入水底衰竭而亡。该病通常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危害鱼苗或鱼种,受感染的鱼多为体长小于 10cm或体重在10g 以下的鱼苗或鱼种。鱼苗自然感染时可在3~7天内全部死亡;3~4个月的鱼种也曾有流行,但大个体鱼感染的死亡率低。

3.防治:目前对此病毒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加强管理,预防该病的发生或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外用药物可以用碘制剂进行浸泡。内服药物,预防可以用三黄粉拌饵投喂;治疗可以用盐酸土霉素或氟本尼考,加适量维生素。方法有:

①鱼苗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池水溶氧保持在 5mg/L 以上。

②患病池使用过的工具要用 5%的福尔马林或40mg/L 有效氯消毒后,才能使用。

③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在苗种下池前注射免疫疫苗。

④用带有抗病毒的中草药饵料连续投喂 10~12天。

二、烂鳃病

1.病原:柱状纤维黏细菌

2.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常附有一些污泥。有时由于鳃丝尖端组织溃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或鳃部一处或多处腐烂。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常被腐蚀成略呈圆形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因为鱼的鳃丝被破坏而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呈现浮头状,甚至在换清水之后,仍有浮头现象。一般在水温 20℃以上开始流行,春末至夏秋为流行盛期,时间延续较长,发病严重时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

①春夏疾病流行季节,必须保持水体清洁,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②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

③用0.35~0.4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日1次,连续3d。

④投喂药饵,1周为一疗程。

三、肠道败血症

1.病原:爱德华氏菌

2.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死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眼部、背部、体测、腹部、颌部和鳃盖上均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在深色皮肤区则出现淡白色斑点,有的病鱼头部皮肤和躯体皮肤发生腐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肌肉有点状出血或斑状出血。脾、肾肿大和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充血、发炎,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淡黄色的水样液体,黏膜水肿、充血。水温 22~28℃为流行季节,水温 25~28℃时为发病高峰期。

3.防治方法:

①鱼种放养前用20~30 g/L的食盐溶液浸浴至浮头;

②发病季节定期用0.35~0.4mg/L 的二氧化氯或浓度为1mg/L的PV碘溶液全池泼洒。

③用每100kg饲料加入180g土霉素制成的药饵连续投喂7~10d。

④每天每吨鱼用15~20g氟本尼考加适量Vc或鱼用多维拌饵投喂,连续 5~7d。

四、腐皮病

1.病原:柱状屈挠杆菌、产气肠杆菌或黄杆菌

2.症状:受感染的部位,头、躯干、鳍条出现灰白色的或稍呈充血状的腐烂区域;病情加重时,受感染区域出现严重坏死,皮肤受损,表皮被破坏,导致广泛溃疡,肌肉发炎裸露,随后可因细菌败血症造成鱼的死亡。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末至秋初为多发季节,在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时更易感染,并会引起批量死亡。

3.防治方法:同肠道败血症。

五、烂尾病

1.病原:嗜纤维菌或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主要表现为鱼的尾鳍从变白逐步发展到全部断裂,尾部的黏液脱落,肌肉红肿,尾柄处皮肤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可发生死亡。主要危害6~15cm的鱼种,多发于春末夏初。

3.防治方法:

①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在拉网及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②用 0.3~0.35g/m3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天1次,3天1 疗程。

③用五倍子1.5~2mg/L 煎水全池泼洒,可预防此病。

六、水霉病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发病初期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蔓延扩展,很快向外长出绒絮状的白色菌丝体,与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使该患处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缓慢,食量减少,且常浮于水面,最终极度瘦弱至死。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的冬天或早春,体表受伤的鱼极易受水霉菌的寄生。

3.防治:

①加强饲养管理,捕捞等作业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鱼体。越冬前,根据镜检结果用药物杀灭寄生虫可有效预防此病。

②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或1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5~10min。

③用2mg/L~3mg/L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d。

④每天100kg 鱼用10g 土霉素拌饵投喂,连续 5~7d。

七、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部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此病有季节性,春季水温 20~25℃时适宜小瓜虫生长和繁殖。

3.防治方法:

①用15mL/m3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每隔2d泼1次;

②每667m3水体,干辣椒粉 0.5~1kg+鲜生姜1~2kg 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③用2g/m3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数次。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