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玉米栽培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06:22:01百科知识库

2012年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适合我县2012年玉米生产的主要推广品种为:长玉13、高玉79、蜀龙3号、达玉5号、川单418、荣玉188、青贮1号。要注意根据品种特性、改制模式及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布局,麦玉共生矛盾不突出、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适宜种植长玉13等稀植大穗型品种;肥力水平较低的麦玉套作地块,适宜种植川单418等较耐密植品种。

  二、适期育播躲避伏旱

  播种过早,容易导致低温烂种,且麦玉共生矛盾突出;播种过迟,容易遭受高温伏旱而严重减产。适期早播,有利于增长玉米营养生长时间,形成强壮个体,增强自身抗逆能力,在伏旱到来之前基本成熟,避免绝收。根据我县自然气候特点、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无前作阴弊的空闲地、菜蔬地覆膜栽培宜3月中旬育播,麦玉套作、麦玉共生矛盾突出,实行露地栽培的地块,宜3月下旬育播。

  实践证明,对于实行露地栽培的玉米,采取肥团保温育苗移栽,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要继续坚持推广应用。为使种子出苗整齐,提高出苗率,育苗时要进行晒种、选种。制作肥团时,要用腐熟的人畜粪水调制肥团,不能用未经腐熟的沼气池粪水调制肥团,以免玉米胚芽遭受毒害不能发芽出苗。

  三、覆膜栽培抗旱增产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加地温,保持水分,促进生长,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实现玉米抗御干旱,抗逆增产的根本性措施,适宜我县中低台位地块推广应用,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开沟施足底水。玉米移栽或直播前10-15天,开沟施足底肥底水,使水、肥提早循环调匀,满足地膜玉米前期、中期生长对肥水的需求。

  二是提高盖膜质量。覆土盖肥,整平厢面后,用宽度为70-80cm、厚度为0.004mm的超微膜覆盖玉米种植带,用细土盖严微膜四周,做到“膜扯伸,土整细,四周盖严不透气”,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

  三是打孔移栽或撬窝直播。在膜面正中或两侧,按种植规格,牵绳定距,用木棒打孔移栽或用竹片撬窝直播玉米。如采用打孔移栽方式,打孔后亩用碳铵10-15公斤兑粪水施于窝内,将玉米肥团陷入窝内,进行“双座”移栽,再用细土盖严破膜处。如采用撬窝直播方式,在膜面用手指或竹片撬窝,种子入土2-3厘米,每窝播种2-3粒,用细土盖严播种孔;同时每亩备足10%的预备苗,用于补苗;出苗后再进行引苗、定苗、补苗。

  四、规范播栽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密度的多少是决定其单产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和改制模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密植,协调群体和个体关系。长玉13等大穗型品种,要充分发挥其单株产量高的优势,适宜按1.2-1.3尺的窝距播栽,亩植3000-3300株;川单418等紧凑型品种,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实现高产,适宜按1.0-1.1尺的窝距播栽,亩植3500-4000株。

  五、施足肥水主攻大穗

  加强肥水管理是夺取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应坚持足底早追重攻苞的施肥原则,做到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氮、磷、钾、锌配合,开沟施用,种(根)、肥隔离。

  施足底肥:栽播前,单行玉米在预留行一侧,双行玉米在预留行正中,开一条3-4寸深的施肥沟,然后在沟内施足底肥底水。地膜玉米:在施肥沟内亩用农家肥1-2方,油枯40-50公斤,锌肥1.5-2公斤,比利夫复合肥50公斤,粪水(或清水)充足,确保玉米种植带土壤持水量达到70-80%;露地玉米:在施肥沟内亩用农家肥1-2方,油枯40-50公斤,比利夫复合肥40-50公斤,锌肥1.5-2公斤,移栽时再亩用碳铵15-20公斤,兑粪水施于窝内,进行“双座”移栽。

  早施追肥:露地玉米栽后10-15天,亩用碳铵10-15公斤及时提苗。麦收后,对于因底肥底水施用不足,长势较弱的地膜玉米及露地玉米,亩用碳铵25-30公斤作壮杆肥施用。

  重施攻苞肥:玉米大喇叭口期(即用手能摸到雄穗时),是决定玉米果穗大小,籽粒多少和花粉生活力强弱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对肥水需求的高峰期,要亩用碳铵50-60公斤,粪水70-80担,抗旱重施攻苞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实现高产。

  六、综防病虫控高防倒

  纹枯病、茎腐病、土蚕、玉米螟等,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虫害,特别是地膜玉米由于长势茂盛,最易遭受玉米螟危害,要注意根据植保情报及早进行综合防治,降低病虫损失。

  在麦收后(玉米10—11片叶),对玉米叶片均匀喷施一次“玉飞扬”、“玉米矮丰”等生长调节剂,可明显缩短玉米节间长度,降低植株高度,增强抗旱、抗倒能力,促进果穗增大、籽粒增重。

  七、辅助授粉减少秃尖

  玉米扬花盛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明显提高玉米授粉率,促进籽粒满穗,减少秃尖,增加产量。

本文标签: 粮食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