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ang Zhidong
中国清代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曾任湖广总督达18年之久(其中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办起了汉阳铁厂等著名洋务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他的著作均收入《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得势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失败之后洋务政策受到舆论谴责之时,他要继续推行破产的洋务政策,就不得不在理论上进行辩解,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洋务派思想体系。他的经济思想的纲领性观点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劝学篇下》)。所谓“旧学为体”是说中国的封建关系、君主制度和孔孟之道这些相传了几千年的旧学或祖宗之法,是绝对不许改变的立国本体。所谓“新学为用”,是说为了挽救清廷的危机,可以学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以及和西方交往所需要的一般知识。但在借用西方“富强之术”时,必须维护濒于崩溃的封建“本体”。
张之洞提出利权分离论,为洋务派压迫私人资本的活动进行辩护,特别为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权辩护。他主张投资于官督商办企业的商民,只“能分利,不能分权”(《电牍》)。后来,他又提出了所谓“官商分权”论,表面上允许私商在企业中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权,但对商权作了如下限制:“官虽不干预其银款,而用款必须报知;官虽不干预其用人,而所用之人有不合礼法者,官亦可令公司撤换”(《奏议》)。
张之洞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主权和清朝廷出卖国家利权的活动进行辩解。他大办洋务的时期,正是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加的时期。张之洞举办新式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在国内越来越难筹集,加上中日战争失败后的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洋务活动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更加突出。此时他公然主张出卖利权,以铁厂、铁路作抵押,谋求借附带奴役性条件的外债。《马关条约》签订后,敞开了外商在华设厂的大门,他一反过去不愿外国资本在中国开设与洋务企业相竞争的企业的态度,宣扬外商在华设厂“华民既沾其利,又晓其工”,有益国计民生的论调(《奏议》),并要求用轻税的办法为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开辟道路。1901年他附和当时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提出了一个由列强共管东北的倡议,甚至还主张把这种列强共管的殖民地模式从东北扩大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