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anqian mi zhang’aipao
[外文]:3000-metre steeplechase
在田径场地跑道上跑越一定障碍的竞赛项目 (图1)。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长跑的耐力和技术,还要掌握跨越障碍和水池的本领。目前只有男运动员比赛这个项目。19世纪中叶,英国最早举行障碍赛跑。障碍跑于第 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列为比赛项目,分2500米、4000米两项。第 3届只举行了2500米障碍赛。第 4届距离为3200米。1920年奥运会确定为3000米,迄今未变。到了1954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才正式承认3000米障碍的世界纪录。60年代以前,专门从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很少,往往都由中长跑运动员兼跑,成绩也不很高。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3000米障碍跑冠军的成绩是9′3″8,40年代被瑞典运动员提高到8′59″6。60年代以后,世界纪录提高较快。比利时的G.罗兰茨于1963年创造了8′29″6的新成绩。经过10年,肯尼亚运动员B.吉普乔又创造了8′14″的新纪录。现在的世界纪录是肯尼亚运动员H.罗诺于1978年创造的,成绩为8′05″4 。
1956年以前,中国没有开展这个项目。1956年白良武创造了9′2″6的第1个全国纪录。1978年李文亮把纪录提高到8′47″1。
3000米障碍跑全程共跨越35次障碍,其中有 7次跨带水池的障碍。途中障碍设置方法根据国际田联规定有两种不同方案:
障碍架的高度为91.1~91.7厘米,宽3.96米,用坚固材料制成,全重80~ 100公斤。障碍的横木为12.7厘米见方,底座长1.2~1.4米。水池为边长3.66米的正方形,池底筑成斜坡,靠近障碍处池深70厘米,前沿与地面齐平,使用时贮满清水,池底斜面装有防滑衬垫。
有些国家从前还举行过2英里障碍跑,从起跑到第1个障碍为90码,障碍间相距86码,最后一个障碍到终点线76码,全程共跨40次障碍,其中过8次水池。有的国家青少年也举行障碍跑比赛,距离是1500米或2000米。
3000米障碍跑全程要跨越35次障碍,一般水平的运动员通过全部障碍的时间约需40多秒,可见越过障碍的技术和能力对总成绩关系很大。越过障碍栏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跨越法,采用近似跨栏的动作,但要省力,各障碍间跑的步数、步长变化较大。要求跑到障碍前一定距离时,靠目测调整步幅,争取赶上用有力腿起跨,起跨点约距栏架1.5~1.8米。蹬地用力方向不同于跨栏跑的起跨,区别在于蹬地角度大些,往上用力的成分稍大,身体重心腾起稍高,上体前倾不大,动作比较柔和自然。用近似跨栏落地动作在障碍架后1.3~1.5米处落地,不强调压栏动作,可以全脚落地。另一种方法是踏上跳下法,用有力腿蹬地起跳后,前伸的摆动腿屈膝以脚跟踏上障碍横木后沿,随之身体重心前移,待重心移过障碍架后,支撑腿也转为脚尖蹬横木使身体向前落下,用起跳腿落地。跨过带水池障碍的方法也采用踏上跳下法(图2),所不同的是在障碍前应有一段适当的加速跑,踏跳点也较跨一般障碍远些,重心腾起较高。跨上横木后大小腿之间的夹角较大,然后屈膝缓冲上体前移,加大上体前倾。当身体移过垂直支撑面时摆动腿向前上方大幅度摆动。同时蹬在横木上的腿用力蹬伸,两臂提肩前摆以配合两腿动作。下落时在接近地面阶段再做下压动作, 由于落在斜面上,落地脚脚尖略向上翘,落地后后腿前摆应高抬大腿以便于迅速迈出第1步。跨越水池时,为了避免过多消耗体力,优秀运动员也常常用一只脚落在水池中,以便越过水池后能迅速接着跑进。
3000米障碍赛跑是田径运动中难度较大的项目,不仅要求耐力好,而且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有效跨越障碍的技术。这个项目的训练方法原则上与中长跑训练相同,但必须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掌握好跨越障碍的技术。(见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