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1911~1969)

历史地理2023-02-03 21:59:02百科

郑君里(1911~1969)

图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导演,表演理论家。又名郑重、千里,进电影界后改名君里。广东中山县人,1911年12月生于上海,1969年4月23日逝世。1928年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29~1937年间,从事话剧和电影的演员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任执行委员。1932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参加演出了《大路》(1934)、《新女性》(1934)、《迷途的羔羊》(1936,见彩图)等20部影片。他的表演质朴自然,善于表现角色的内在思想感情。1935~1936年,参加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钦差大臣》和《大雷雨》等话剧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后又受郭沫若之托,担任孩子剧团的指导。1940年后,他用了近3年的时间,在中国西北和西南拍摄了各兄弟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3年,同章泯合作自英文转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并开始编写理论著述《角色的诞生》。此书1948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话剧表演艺术的著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参加组织联华影艺社,后该社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他任编导委员会委员。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见彩图)。1948年导演了《乌鸦与麻雀》(见彩图),获得极大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授予它优秀影片一等奖。50年代以后,郑君里又创作了一系列影响很大的影片,如《宋景诗》(1954)、《林则徐》、《聂耳》(1959)和《枯木逢春》等。他善于从中国传统戏曲、绘画、诗词中吸取营养,丰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作品意境深远,感情深沉。影片《聂耳》在1960年第12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传记片奖。郑君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3、4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197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电影理论遗作《画外音》。

《迷途的羔羊》 《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鸦与麻雀》
本文标签: 郑君里  ZhengJunl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