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nan
[外文]:Funan
柬埔寨古代国家。又称夫南、跋南,为古吉蔑语Bnam(Vnam)的音译,意为“圣山”。扶南国即山国的意思。旧说扶南乃中国命名,意为“扶掖南方”。本土在湄公河中下游。最初的都城名谷特洛,意为特洛大陆,即中国古书译称的特牧城,位于今波萝勉省的巴普农县。其原始居民是肯姆腊人,或称高棉(古译吉蔑)人。
公元 1世纪,女王柳叶治理扶南,后与来自印度建志(今康志维南)的混填结婚。混填与柳叶生子分王七邑,建立父子相承的“家天下”。公元3世纪盤况以计谋攻并诸邑,另派自己的子孙分治各地。盤况死,立中子盤盤为王,国事委大将范蔓(又称范师蔓)。盤盤死后,范蔓自立称王,号“扶南大王”。范蔓智勇多谋,征服邻近各国,又远征马来半岛的屈都昆(都军)、九稚(九离)典孙(顿逊)等十多国。范蔓在位期间,生产力也有明显发展,已有文字,人民交纳贡赋,国家已经形成。后范蔓病危时,其外甥范偉诱杀太子金生,篡位自立。3世纪中叶,范蔓幼子长杀偉复仇。但长又被偉部将范寻所杀。于是范寻自立为王。
约 4世纪末,有一印度婆罗门,名陈如二世,假托神语“应王扶南”。他登上扶南王位之后,“复改制度,用天竺法”。倡导婆罗门教,把都城谷特洛改用梵名“毗耶陀普拉”。陈如二世之后,继位的是持梨陀跋摩和陈如·阇耶跋摩。
514年陈如·阇耶跋摩“庶子律陀罗跋摩杀其嫡弟自立”,国内纷争内讧,扶南逐渐衰微,各属国纷纷脱离羁绊,中国唐贞观年间(627~649)真腊完全吞并扶南。柬埔寨历史由此进入了真腊时代。
扶南四季气候调和,盛产稻米,有金、银、铜、锡、金刚石等矿产,还有沉香木、象牙、孔雀、五色鹦鹉石以及林木等物产。
扶南地扼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冲,海外贸易发达。特别是西边属地顿逊(今丹那沙林),“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货宝物无所不有”。扶南本土港口城市哥俄厄(遗址在金瓯半岛的迪石之北),至迟在 2世纪时已是东西方使者所必经和舶商辐辏的地方。此外,位于呵叻高原的西北重镇室利提婆乃是沟通北部属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扶南人善于种植水稻和修建水利设施。造船业和航海业相当发达。扶南人伐木为舡,大者可载百人。扶南大舶来往于中国、印度和地中海沿岸之间。
扶南人把来自印度的文化同本国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扶南文化。扶南的佛教、婆罗门教、塞迦历(见塞种纪元)、文字等,都源于印度,但至迟在7世纪初已有自己的文字──高棉文。
公元225年,扶南首次遣使访问中国的孙吴政权。243年,范旃又遣使聘问。孙权也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到扶南访问。朱、康回国以后分别撰写《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这是世界上反映扶南历史文化的最早著作。惜原书均已佚,有些内容散见于中国一些类书古籍中,近人许云樵有《吴时外国传辑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