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iguo Gongchandang
[外文]:Thai Communist Party
1942年11月泰共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于12月1日正式成立泰国共产党。这次大会是在太平洋战争业已爆发、日军开进泰国领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召开的。因此,大会着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和开展民族革命战争的总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党团结自由泰人运动等各派抗日爱国力量,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群众运动,工农革命力量也在抗日斗争中迅速地成长。建党初期,出版了机关报《大众报》(玛哈春报)。战后泰共领导了民主运动,发表了著名的《十项纲领》,指出对内要同各政党及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实行民主选举,改善工农和教师生活,减租减息,保护民族工业;对外加强同各国的联系。泰共的主张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拥护,政治影响日益加强。1946年10月泰共取得了合法地位,在议会中取得两个席位。1951年11月政变后,泰共转入地下。1952年春,泰共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党的最低纲领是要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平和进步,建立包括各革命阶层的人民民主政府,进行土地革命,改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发达的工业国等。“二大”选出的总书记是巴颂·翁威瓦。
1961年9月泰共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爱国民主联合阵线,驱逐美帝国主义,推翻沙立政府的政治报告,并发出了“加紧发动和组织群众与敌人进行彻底斗争”的号召。“三大”选出的总书记为密·沙玛南。为了贯彻大会决议,1962年泰共建立了“泰国人民之声”电台,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联系。1965年8月7日,人民武装在东北部那空拍侬府普潘山区武装反抗前来围剿的政府军。从此武装斗争规模逐步扩大。为了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1969年1月1日泰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宣告成立。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内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开展武装斗争;另一派主张以和平方式进行斗争(即科学社会主义派)。1980年泰国政府发布66号命令前后,大批在1973年反军人独裁“一○·一四运动”中进入丛林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又回到城市。1982年3~4月间,泰国共产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肯定了党以往的工作成绩,指出20年来各个时期发生的一些倾向。大会研究了泰国社会性质,规定了泰国革命道路。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提出当前党的三项任务是: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爱国民主力量;坚持农村的武装斗争与城市其他形式斗争的紧密结合;把党建设得更加壮大和坚强。并把原来十项政策调整为二十项政策。“四大”选出的总书记为巴差·滩雅派汶。
1983年12月1日,科学社会主义派主持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宣布“将武装斗争路线改变为民主斗争路线”。“五大”决定中央委员、前科学社会主义派代表通巴·平吉临时代表中央委员会和总书记负责党内外联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