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yong
中国古代儒家重要著作《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子思作中庸。东汉郑玄在《目录》中亦说《中庸》乃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但北宋欧阳修、南宋吕祖谦、清人崔述都不相信《中庸》是子思的作品。近人考证后亦持否定之说。此后有的学者根据《史记》所说,并以《荀子·非十二子》中批评思孟学派的言论为据,肯定子思作《中庸》,并认为《中庸》一书中说的“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语是秦统一后增补的文字。该书的成书时间约在汉初。
《中庸》表达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受到后儒的重视,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与《论语》、《孟子》、《大学》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中庸》一书重点是宣传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包括“中”与“和”两个方面。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要求作事做到恰到好处,反对过火和不及。所谓“和”就是调和、温和与和解,就是与人为善,反对粗暴和乖戾。书中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道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确立之后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政治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人们的行为准则有很大影响。《中庸》的核心观念是“诚”,认为诚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天赋的道德。《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书中说“诚”是事物的总规律,只有相信这一总规律,才会有万物的存在,结论是:“不诚无物。”又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就是说,有了诚,就有了一切知识,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充满信心的表现。《中庸》还宣传天人感应的思想,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就是说,天与人是相通的,国家将要兴盛之前,天就会出示吉祥之象,国家将要灭亡之时,就会有妖孽出现。《中庸》的这一思想对汉儒的“天人感应”论和宋明理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参考文章
-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①《春秋》②《大学》③《礼记》④《论语》⑤《孟子》⑥《尚书》⑦《诗经》⑧《中庸知识题库
- 《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增进学业所应达到的境界。下列名言中与此所包含的哲理一知识题库
- 中国“四书五经”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知识题库
- 以中庸之道征服癌症保健养生
- 中庸乃幸福之道保健养生
- 怎样正确认识“中庸之道”的二重性?如何消除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管理学
- 中庸与茶道保健养生
- 中庸之道成语辞典
- 《中庸》读后感6篇900、1000、1100字读后感作文
- 中庸之道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