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呼吸

历史地理2023-02-03 21:03:22百科

运动与呼吸

人体一切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气借助于日夜不停进行的呼吸运动,不断地从空气中摄取,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不断地被排出体外。这种身体内外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人类气体交换的途径十分复杂:氧气吸入时须先到肺,由肺弥散入血液,靠血液的运输而分布于身体各部,然后脱离血液而进入组织间隙,以供细胞利用。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循原路而依相反方向呼出体外。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体积虽然不大,但肺泡壁的总面积很大,约有70平方米,非常有利于气体交换。然而肺本身并无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能力,它只能在呼吸运动过程中随着胸腔的扩大和缩小而被动地扩大和缩小,从而使气体出入肺脏,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在呼吸过程中,胸腔扩大和缩小的动作,称为呼吸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及其他辅助呼吸肌。呼吸运动又因其形式不同而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主要靠肋间肌的活动,使肋骨产生运动,引起胸部起伏而使胸腔主要沿前后径扩大和缩小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而主要靠膈肌活动使腹部起伏而使胸腔主要沿上下径扩大和缩小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呼吸运动都是混合型的。

呼吸运动的作用在于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吸气时将新鲜空气吸入肺内,呼气时把饱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排出体外。安静时,人体每分钟需要氧气约为0.3 升;与此相应,肺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肺内的气体量)约为 5~10升,呼吸频率大约每分钟16次,每次吸入(或呼出)气体约为 0.5升。剧烈运动时,能量消耗急剧增加,每分钟吸氧量高达4~5升,比安静时增长10余倍;与此相应,肺通气量达到每分钟100~180升,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50~60次,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可达到2~3升,这是呼吸系统适应运动的需要而进行的自动调节。

为了更好地发挥呼吸器官的潜力,在运动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加深呼吸,避免快而表浅的呼吸。因为空气只有在肺泡中才能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而每次吸入的气体并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其最后部分只停留在呼吸道中,在呼气时即先被排出体外。呼吸道占的这部分空间称为死腔,约为0.15升。因此,肺通气效果的好坏是看实际到达肺泡的空气量多少。在肺通气量相等的情况下,频率快而表浅的呼吸,进入肺泡的空气量少,通气效果差。例如,剧烈运动时一个运动员每分钟呼吸75次,每次呼吸量为1.6升,而另一个运动员每分钟呼吸60次,每次呼吸量为 2升,表面上看,他们每分钟的肺通气量都是 120升,实际上达到肺泡的空气量差别很大:前者每次呼吸到达肺泡的空气量为 1.6升-0.15升=1.45升,每分钟到达肺泡的空气量为1.45升×75=108.75升,而后者相应地为 2升-0.15升=1.85升和1.85升×60=111升。后者每分钟到达肺泡的空气量比前者多2.25升,气体交换的效率显然不同。

运动时呼吸节奏应与动作协调配合,以提高运动效率。在自由泳移臂时应转头张口吸气,划臂时闭气片刻再转为呼气。在中长距离跑时应保持2~4个单步一吸气和2~4个单步一呼气的有节奏的呼吸。在速度和力量性项目中还要合理地运用憋气来反射性地加强力量。例如,100 米短跑时运动员仅呼吸1~2次,甚至不呼吸,一憋到底;跳跃项目中在踏跳的一刹那和举重运动的发力时,常常伴有憋气,以加强用力。在技术性很强的竞技体操等项目中,呼吸和动作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在支撑倒立、悬垂时胸部相对固定,应以腹式呼吸为主,而在直角支撑或悬垂锐角控腿时,由于腹肌十分紧张,常常要侧重于胸式呼吸。

运动时的呼吸要注意卫生要求,避免在尘土飞扬或空气严重污染的场所进行锻炼。在天气严寒及刮风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如避免迎风跑等,以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

长期从事体育活动,呼吸功能就会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呼吸机能提高的程度也不一样。游泳对于呼吸器官的影响最为明显。例如,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以达到5~7升,而一般人仅3~4升。长跑对呼吸循环机能的综合性指标──最大吸氧量的提高最为明显。优秀长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可以达到每分钟 5升以上,而一般人每分钟仅有2~3升。有些运动项目,例如体操,对呼吸机能的影响则较小。

本文标签: 运动与呼吸  yundongyuhux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