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g Shaotang
著名扬州评话演员。江苏扬州人。出身于评话世家,父亲王玉堂、伯父王金章都以讲说《水浒》著称。他7岁从父亲学艺,12岁登台献艺。王玉堂受业于张慧堂,张的艺术学自杰出评话家邓光斗。因此王少堂间接得到了邓光斗的艺传。
王少堂青年时期曾就学于说《三国》的名家康国华及刘春山,把父亲玉堂的善于“表”,和康、刘两位善于“演”的长处兼收并蓄,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提炼、发展,并随时注意观察生活,对所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行人物观察入微。同时,以口、手、身、步、神等方面,悉心揣摩,力求形神兼备,经60多年艺术实践,在表演艺术上进入很高的境地,所说《水浒》被誉为“王家水浒”。
王少堂的说表细腻、坚实,使用语言准确,善于用气换气,吐字清楚,对语音的抑扬高低、紧慢起落,掌握得当,做到了“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王少堂说的《水浒》属于“朴刀杆棒”一类,所以他对武术技击作过深入的了解,对英雄人物武功方面的描述,细致而不累赘,壮美而不粗疏,一拳一脚,一招一式,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明白。很多演员只说“热书”,不说“冷书”,因为说“热书”易,说“冷书”难。王少堂从来不说跳跃式的“跳蚤”书。他苦心钻研书情,冷中求热,把“冷书”说成“热书”。他的4个“十回书”,几乎段段精采,回回引人入胜。1959年,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根据王少堂的口述整理出版的扬州评话《武松》,是在《水浒传》的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扬州评话艺人王德山说“武十回”已负盛誉,后经名艺人邓光斗、宋承章、王建章、王金章、王玉堂不断加工,内容日益充实。王少堂继承前人成就,在他几十年表演实践中,又对《武松》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并吸收了民间传说,对原书作了大幅度扩充。通过对社会上各行各业人物的观察体验,人物描写细致入微,世态描摹深刻入理,遂使《武松》臻于完美。《水浒传》原书有关武松这一人物的描写,只有8万字左右。前辈艺人讲《武松》10回,只能说20天,王少堂学艺时也只能讲40天。经过他的不断丰富,把10回书发展到连讲75天。录音稿约为110万字,经过整理出版的《武松》为83万字。
王少堂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