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教育的论述

历史地理2023-02-03 20:08:25百科

列宁关于教育的论述

伟大的革命导师 В.И.列宁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始终把它当作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揭露了沙皇俄国教育的反动性,批判了民粹主义的教育观,与党内的反党宗派教育活动作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了对教育领导机构和学校的改革,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教育理论、纲领和策略。列宁的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

教育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列宁进一步揭示了教育的阶级性,阐述了无产阶级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原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揭露了沙皇俄国教育的阶级性和反动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阐明资产阶级教育浸透着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批判了教育可以超政治的资产阶级谎言。他指出,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同时,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教育必须贯彻无产阶级的精神,结合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和任务同无产阶级政治联系起来。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1919)中提到:在国民教育方面,俄共(布)的任务是把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应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当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时,列宁着重论述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列宁指出,劳动者只有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担当起经济建设的任务。1920年,列宁拟定了全俄电气化的设想,要求教育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相适应,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去改造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不断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农民和工人如果不提高教育程度就不能完成改造和发展整个工农业生产的任务。

文化革命的意义与任务

列宁考虑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文化革命的任务。他指出当时的俄国文化水平很低,还没有摆脱不文明的状态,迫切需要把普遍提高群众的文化科学知识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牢固地联系起来。他还指出,文化革命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之后的一个必然的任务。没有文化革命,就不可能把经济落后的俄国变为先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当时的情况,列宁提出文化革命最重要的任务是:扫除文盲、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干部,发展民族文化。列宁认为:文盲、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急待解决的迫切任务,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实行工农管理国家和企业的必要条件。普及义务教育是文化革命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干部,这是改善国家机关和任何其他机关的主要杠杆。发展民族文化,则应使各民族一律享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权,用本民族语言教学,讲授本民族的历史。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913)中,批判了“民族文化自治”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即每种民族文化中都有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地主的、资产阶级的文化的对立和斗争。

培养建设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

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即在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时期,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代新人。

列宁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需要对青年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成为继承老一辈革命事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在 《青年团的任务》 (1920)中,列宁提出青年的任务是学习,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要求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他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他还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的道德基础。共产主义道德表现在一心为公的精神、自觉的劳动态度、团结一致的纪律等方面。列宁同时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强调在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和反对剥削者的斗争及沸腾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工农打成一片。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

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的原理。十月革命前,他批判了民粹主义的“全民中等义务教育计划”。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揭露了这个计划是建立在穷学生服工役的基础之上的,是农奴制的空想。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他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列宁全集》第2卷,第413页)。

列宁十分重视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列入《俄共(布)党纲草案》。列宁把综合技术教育解释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生产部门”。列宁对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既强调其原则性,又强调应从当时的实际条件出发。在《论综合技术教育》(1920)一文中,列宁强调应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和党纲的要求说明综合技术教育的原则性的意义,要求立即实现许多马上就能做到的走向综合技术教育的步骤,同时掌握广泛的普通知识,避免过早专业化。

重视教师和教师作用

列宁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教师大军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列宁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建设新生活的年轻一代的重任,是向工农群众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可靠支柱。列宁分析了十月革命后教师队伍的状况,制定了团结、教育、改造和建设教师队伍的政策。列宁多次亲自出席各种教师会议,发表演说,号召广大教师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和劳动群众打成一片。列宁把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教师大军作为实现文化革命的重要保证。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教师有责任把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到居民中去。根据教师活动的重大意义,列宁要求要高度尊重教师,关怀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列宁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应当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同时列宁也指出了提高教师思想意识和各方面素养的重要性,而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无产阶级对教育的领导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学校只能由共产党领导,才能保证学校的无产阶级性质。1909年,哲学家、国务活动家A.A.波格丹诺夫等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岛开办党校,成立反党的派别组织中心。列宁在给该党校学员的信中,论述了学校是不是实际上接受党的领导与监督,是决定学校性质的根本问题。十月革命后,列宁严厉批判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等对在教育领域加强党的领导的恶毒攻击;论证了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必要性;说明了必须运用全部国家机构的力量,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际训练等都应处在党的领导下,为无产阶级服务。列宁还从理论上批判了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一切文化遗产,摆脱党和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等错误观点,从组织上整顿了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列宁的教育思想在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的教育事业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标签: 列宁关于教育的论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