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音乐

历史地理2023-02-03 20:07:57百科

仫佬族音乐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山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其邻近的环江、宜山、柳城、河池、都安、忻城等县。人口 90426人(1982年统计)。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近。仫佬人多通当地壮语和汉语,通用汉字。仫佬族人民的音乐活动,主要是在传统节日“衣饭节”和“坡会”中进行。“衣饭”又称“喜乐顾”,有祈望丰年、幸福之意。每逢农历闰年立冬日,仫佬人宰猪杀鸡包粽粑,摆上丰盛的菜肴,由师公班的艺人们在锣鼓伴奏下歌舞,群众随着音乐的节拍伴唱衬词,帮腔助兴。“坡会”又称“走坡”。多在春节期间和中秋之夜举行。青年男女,聚于野外,通过唱歌来增长知识,交流感情,寻求配偶。

仫佬族的民间歌曲主要有二声部山歌和衣饭歌两种。山歌皆为2男或2女的同声二重唱,根据内容或演唱场合的不同分为如下3种:

(1)“随口答”(意为山歌),多以爱情为主,常在坡会上由歌手即兴编唱。

(2)“古条”(意为歌谣),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内容,如《伏羲兄妹》等,多在喜庆日由歌手依据唱本在屋内唱。

(3)“口风”(意为口角),多在坡会上以对唱形式出现。以斗智竞才为内容的称“正口风”,以互相讽刺挖苦的称“烂口风”。

仫佬族歌手

仫佬族山歌的曲调,常以每首歌词的句数或字数命名,其基本歌调为四句腔,根据句数和字数的增减,可作各种变化;常用的有三句腔、四句腔、五句腔、九句腔、三十句腔等等。其中,四句腔28字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音乐特点如下:

(1)节奏比较平稳,词与腔的结合上也有变化和对比,表现在正词处多紧凑,衬词处多舒展。

(2)旋律在高音部,由sol、la、do、re、mi5个音组成(有时出现si),低音部在1~2小节后加入,并只用sol、la两音,与高音部时分时合同步进行,起到衬托作用。歌手称为“高音唱,低音跟”。

(3)低音部的sol、la两音,与高音部构成的和声音程,均能获得和谐、悦耳的效果。大二度音程常在歌曲结尾处出现,最后终止在同度上;

(4)常用五声音阶徵调式,调式支柱音do、re得到反复强调。此外,音域不宽,声部配合默契,旋律多在g1~e2间进行。用真声演唱。歌腔具有柔和、朴实的特色。

衣饭歌,主要是在衣饭节时演唱,内容多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历史故事,如《白马姑娘》、《鲁班》、《梁九官》等。由师公艺人演唱,群众齐唱衬词,帮腔助兴。衣饭歌结构短小,由上下乐句组成。节奏明快,强弱对比鲜明、多用的节奏型贯串全曲,旋律清新流畅,以热烈、欢快见长。

本文标签: 仫佬族音乐  Mulaozuyinyue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