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衡器

历史地理2023-02-03 19:53:00百科

中国古衡器

中国古代秤重量的衡器。出现的时间可能稍晚于尺度和量器。甲骨文中尚未见有重量单位,西周铜器上有重量单位寽、爰、匀,至今还没有找出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据文献记载,战国时多用斤、镒,还有钧、石等。器物上也可看到有朱、两、寽等。可见战国时朱、两、斤、钧、石等单位已齐备,并逐步得到推广。当时各国每斤的单位量值均在 250克左右。

天平和秤到明清以后才有专用名称。《说文》没有秤字,古文献中秤和称常互用,出土的战国环权以及大量秦权,多用作等臂天平的砝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楚国王铜衡杆,与东周铜尺同长,铜衡上有十等分的刻度,可能是称重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一般认为王铜衡杆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

《秦律·效律》对衡器的误差范围曾作了详细的规定。经实测秦代的铜质权一般不超出秦律所规定的误差范围,而铁石权(120斤)却大大超过允差范围。东汉以后大量值的权已很少见,且权和权之间值量已没有明显的递增关系,据分析,这时期权已多作杆秤的秤砣了。北宋景德年间刘承珪曾重新校定国库内的标准砝码,并创造了使用方便、精度较高的戥秤,在中国衡器制造上也是一个创举。元朝疆土辽阔,商业发达,目前所见元代铜权达 200余枚,权上大多铸年号和地名,有的还铸或刻汉、蒙、八思巴及波斯等文字。流传至今的明代衡器多为称银两用的盒式砝码,平均每斤合593克。

清朝政府对权衡标准已有详细的规定。《大清会典》中说:“黄铜一方寸重六两八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曾重订度量衡划一办法,以营造尺 1立方寸纯水之重为质量的标准,据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工部制造的“伍百两铜砝码”,每斤折合598.4克,比光绪三十四年规定的标准每斤合 596.8克之值稍重。

本文标签: 中国古衡器  Zhongguoguhengq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