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qinxi
也称五禽气功、五禽操、百步汗戏,是中国汉代名医华佗创编的一种健身术。因系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故名。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人知道仿效鸟兽动作舒筋活血,健身治病。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帛画“导引图”上就有一些动作是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势的。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以及先秦的《庄子》等书上,也都有“熊经鸟伸”一类的记载。到了后汉,华佗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创编了成套的五禽戏。华佗编五禽戏的目的,不仅为了保健,也是为了治病。他说:“身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远在巫医盛行之时,华佗就能提出以预防疾病为主的理论,创编成套的保健医疗体操,是十分可贵的。
五禽戏有 5种类型的动作,作用各不相同。一般说,经常练虎势,能使周身肌腱、骨骼、腰髋关节功能加强,精力旺盛;练鹿势能引伸筋脉,益腰肾,能增进行走能力;练猿势能灵活脑筋,增强记忆,发展灵敏性,开阔心胸;练熊势能使脾胃功能增强,且能壮健力量;练鹤势能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五禽戏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应做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精足气通,气足生精。五禽戏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五行、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来解释其作用的。练时要求守住意,运好气,精力集中,尽快入静,呼吸缓慢柔和、深长均匀、轻松自然,引伸肢体,运动关节,劲蓄不露,以便做到“气行则血行”。此外,每次练习应力求出汗,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去邪扶正。神态要模仿得逼真,如模仿虎的威猛、鹿的回首、猿的敏捷、熊的浑厚、鹤的翘立等。全戏要贯穿单腿负重,步分虚实,躬身前进,腰为主轴,把强腰固肾放在首位。
五禽戏流派众多,现仅举其典型动作如下:
(1)虎寻食。左动──自然站立,左腿向右跨步,右手向左上方划弧,横手前额,呈虎爪形,掌心向下,距头一拳。左手横于后腰,掌心向上,距腰一拳,身向左扭动,眼看右足跟,同时抬头,强视片刻,形似寻食(图1)。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要领:虎视眈眈,凶猛威严,目光炯炯,左顾右盼,扭脊提肩,寻食扑按。
(2)鹿长跑。左动──自然站立,左脚起步踢出,上体前倾,脚掌距地一拳,右腿微屈,右臂前伸,腕部弯曲,手呈鹿蹄形,指尖下垂与头平;左臂在后,指尖向上,眼为斜视(图2)。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要领:鹿性纯阳,抻筋奔跑,善运尾闾,坠肘沉肩,固肾斜探。
(3)熊撼运。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迈出,脚尖里扣,起动收小腹甩胯,两大臂夹紧,小臂伸平,双臂浮于左膝上,手心向下,呈熊掌式,眼平视(图3)。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要领:熊体笨力大,性情刚直浑厚,攀援撼运,善于扛靠推按。
(4)猿摘果。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迈出,足跟抬起,脚头点地,右腿微屈跟步;左臂紧贴乳下方,手指下垂成猿爪形;右臂弯曲上抬,右手从左脑后绕于前额, 拇、食、中指捏拢,呈摘果式,眼为动视(图4)。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要领:猿性好动,机智灵敏,善于纵跳、躲闪。
(5)鹤飞翔。左动──自然站立,左腿弯曲,脚轻迈出,平放于地,右腿弯曲成鸡步;两臂平伸,腕部弯曲,指尖下垂,如捏物上提。两手伸开,外推下按,头随腿向左摆动,眼环视(图5)。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要领:鹤性情温柔,运肢练臂,轻便提气,远征高飞,平均着力。
参考文章
- 五禽戏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