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历史地理2023-02-03 19:34:30百科

鸠摩罗什

图

后秦僧人、译经家。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来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槃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时槃头达多从罽宾到龟兹,罗什晓以大乘宗义,使之垂信。于是罗什之名声大震西域,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劫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6~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尔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间,译出经论35部,294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及《十诵律》等。所译经典极为广泛,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派论书,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罗什持律并不严格。临终前曾嘱其弟子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譬喻“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著作有为姚兴所写的《实相论》 2卷,已佚;答姚兴《通三世论》书1篇;答慧远 质问大乘义十八科3卷,系后人所汇集,题为《大乘大义章》或《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罗什的弟子甚多,其中有道生、僧肇、僧睿、道恒、昙影、慧观、慧严、道融、僧、僧迁、法钦、昙无成、僧导、僧业、僧嵩等,后世有什门八俊、四圣、十哲之称。

资料一

图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又译作“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或“鸠摩耆婆”, 略称“罗什”, 或称“什”,意译“童寿”。据《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高僧传》卷二等载,父鸠摩罗炎,在印度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今中国新疆库车一带),被逼和龟兹王妹耆婆结婚,生鸠摩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佛教毗昙学。9岁随母到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学习《阿含》等经,12岁和母亲返回龟兹,途中在沙勤停留1年,遇莎东国王子、大乘名僧须利即苏摩,聆听《阿耨达经》,悟世界事物空无自相,从此改学大乘方等诸经,受诵《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回龟兹后20多年间,广习大乘经论,学识渊博,讲经说法,声誉很高。

当时从龟兹游学归来的内地僧人,常称赞鸠摩罗什在西域声誉之高。道安得知后,力劝苻坚迎他来长安。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后攻陷龟兹,得罗什。时因苻氏已灭,吕光割据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自立为凉王,罗什相随留在凉州。弘始三年(401) 后秦主姚兴遣将攻凉州,罗什被迎入关。

姚兴对鸠摩罗什以国师之礼相待,甚加优遇。弘始四年应姚兴之请, 住长安逍遥园, 开始主持译经,僧肇等 800余人,受命助译。至弘始十一年中,译出《坐禅三昧经》、《阿弥陀经》、 《大品般若经》、 《法华》、《维摩》、《金刚经》、 《大智摩论》、 《百论》、《中论》、《十二门论》、《十诵律》(大部分)和《成实论》等。 译经总数说法不一, 据《出三藏记集》为35部294卷,《开元释教录》则为74部384卷,现存为39部,33卷。佛经传入后,译文水平不高,鸠摩罗什的翻译,在内容的准确性和文体、技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后人将罗什的翻译称为“新译”,以前的翻译统称“旧译”,开辟了中国经史上的新纪元。

鸠摩罗什译出的经论,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他们译的“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立宗的依据,鸠摩罗什被称为三论宗的始祖,《成实论》流行江南,开创成实宗;《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的主要经典之一;《法华经》研究渐盛,开天台宗的端绪;《金刚经》启发慧能禅宗。“三论”对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也有重要的影响。

鸠摩罗什在长安专力翻译,著述不多。相传为姚兴作《实相论》2卷,已佚。现仅存后人集他答慧远问大乘深义十八科 3卷,题为《大乘大义章》,答姚兴《通三世论》书 1篇以及在今本僧肇《维摩诘经注》中保存的思想资料等。从上述资料看,他主要是阐述《大品般若经》和《大智度论》的观点。联系他的译籍,看出他主要是信奉和宣传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空宗学说,主张“假有性空”,不着有、无二边的“中观”。印度大乘佛教有中观和瑜伽二系,鸠摩罗什信奉和提倡中观法门,这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深的印度佛教思想。当时般若学派别很多,各持一说,鸠摩罗什从佛学源流上廓清了对般若学各宗的异解,从而推动了般若学的进一步发展。

鸠摩罗什在主持译经过程中,经常随即敷讲,助译的僧人成为听受义理的弟子。史载,他在关中时,法集极盛,四方义学沙门多达3000人,其间有传记可考的著名人物不下30余人。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道恒、昙影、慧观、慧严称为“什门八俊”,生、肇、融、叡(一作慧观)称为“关中四子”。

资料二

后秦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其名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称罗什,意译童寿。父籍天竺,后为龟兹王国师,母为龟兹王妹。罗什生于龟兹。七岁随母出家,游北天竺,后回龟兹。罗什广学大小乘经论,尤精大乘空宗中观学说,深得般若性空义理的三昧。在西域说法传教,声誉极高。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在道安一再建议下,派遣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破龟兹,迎罗什来长安。385年,随吕光至凉州,遂滞留此十七年。后秦主姚兴于弘始三年(401)出兵凉州,迎罗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罗什应姚兴之请,在逍遥园西明阁主持译事,译出《阿弥陀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据《出三藏记集》载,共译出佛典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在此之前,佛经仅有零星翻译,至罗什时大乘各部经典都有译出。罗什译经量多质高,在文体上一改过去朴拙之风,务求达意,使译文臻于成熟。罗什通过译经,系统地介绍般若空宗学说,对于大乘空宗教理在中国的移植和弘传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译“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后来三论宗的主要经典,并对天台宗产生重大影响。《成实论》流行于江南,为成实派的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所尊奉的宗经。《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此外,大乘空宗经典的译出,还为中国哲学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影响了魏晋玄学的发展。史载,罗什门下有弟子三千,著名者数十人。后世有什门“八俊”、“十杰”之称,其中僧肇、道生、道融、僧叡,称“什门四圣”。僧肇和道生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陕西户县草堂寺及寺内鸠摩罗什舍利塔(传鸠摩罗什曾在此译经、讲道)
本文标签: 鸠摩罗什  Jiumoluosh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