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ng Xiaozhong
中国电影导演。原名杨保泰,江苏常州人。1920年为中国影戏研究社改编新剧剧本《阎瑞生》(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代摄),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故事片。他从此参加电影工作,并改名杨小仲,为商务编写剧本。1925年,独立编导影片《醉乡遗恨》,选用一些教员和学生担任演员,摆脱了商务活动影戏部对文明戏的依赖。同时,利用模型代替实景,利用大自然景色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在中国电影萌芽阶段具有一定革新意义,影片上映后颇受观众好评。1926年商务印书馆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他任剧务主任,主持编导工作,拍摄了3部影片。1927年后,先后在五、六家影片公司任编导,拍摄30余部影片,其中如控诉封建礼教罪恶的《良宵》(1934)、暴露黑暗社会的《蛇蝎美人》(1935)和《四姊妹》(1935),以及赞扬农民反抗斗争的《红羊豪侠传》(1935),都是他这时期的较好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也比较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小仲曾去绥远抗日前线,拍摄傅作义部队抗击日本侵略的纪录片。1937年11月到1949年,他受电影商人雇佣,拍摄了四五十部影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小仲继续从事导演工作,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电影艺术的表现技巧,在拍摄儿童片和戏曲片方面作出了贡献。20多年间,他导演的儿童片有《兰兰和冬冬》(1958)、《好孩子》(1959)、《宝葫芦的秘密》(1963),戏曲片有《庵堂认母》(1956)、《陈三五娘》(1957)、《周信芳的舞台艺术》(1961合导)等。1961年,同俞仲英合作导演的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运用镜头转换和场景剪接,塑造了一个头脑清醒、善辨真伪、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的神话英雄形像孙悟空,寓深邃的思想哲理于奇丽的电影画面中。影片上映后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1963年获第 2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杨小仲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