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ankongjiang zhandou
[外文]:antiairborne action
打击或歼灭机降、伞降之敌的战斗。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战斗样式,多是在防御作战中实施的一种进攻行动。目的是确保重要目标和地区的安全,粉碎敌方的垂直包围,保障作战顺利实施。
反空降战斗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40年4月,挪威军队在杜姆奥斯以优势兵力全歼德军一个伞兵连。后来,反空降战斗不断发展。1943年9月,侵苏的德军在卡涅夫地区,以装甲坦克师对苏军空降部队实施穿插分割,使苏军两个伞兵旅遭受重大损失。1944年12月,美军在莱特岛反空降战斗中,用防空火器击落日军51架运输机中的18架,并乘日军伞兵着陆之际迅速反击,将其全歼。195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于东山岛反空降战斗中,在民兵配合下,歼灭国民党军伞兵空降支队大部。
反直升机机降作战始于抗美援朝作战。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旺方山防御战斗中,歼灭美军直升机机降分队的大部。在越南抗美战争中,反直升机机降作战有新的发展。1971年,越南和老挝军队在九号公路战役中,广泛组织打飞机小组,控制要点,对空射击和地面围攻相结合,对付美军以直升机逐点机降突击和空中转移的“蛙跳”战术,取得了反机降战斗的胜利。
反空降战斗的特点是:不易准确判断对方空降的兵力、时间和地点,情况出现突然;临战准备时间短促,组织指挥复杂;战斗多在纵深内的重要地区进行。组织实施反空降战斗,须采取各种侦察手段,及时发现敌空降征候,制定多种战斗预案,周密组织参战部队和地方部队、民兵的协同动作,在对方可能空降的地域内预先控制要点、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计划火力。敌机临空和空降时,应以航空兵、地空导弹和高射火器实施打击,力求歼敌于空中。敌空降兵着陆时,则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实施突击,反空降部队在地方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乘敌着陆后收拢或立足未稳之际,穿插分割,各个围歼。
现代航空技术为广泛实施空降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反空降战斗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尤其是反机降作战,将成为战术范围内反空降的主要内容。在作战手段上,有的国家军队主张以空降反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