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佑比,A.Z.

历史地理2023-02-03 19:08:48百科

恰佑比,A.Z.

阿尔巴尼亚诗人、剧作家。原名安东·扎科。生于一个爱国烟商家庭。童年在故乡的希腊语学校上学,后随?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30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盖兹グ<埃谝凰ü蒲G笱А?890年毕业于日内瓦一所高等学校的法律系。后在伊斯坦布尔会见了诗人弗拉舍里,在他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898年,他在文章中提出阿语应采用拉丁字母,反对用土耳其和希腊字母。1912年,阿尔巴尼亚独立,他希望能早日回国,但是,动乱的局势和家庭的不幸使他的愿望未能实现。尽管如此,他仍然时刻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反对巴黎和会;抨击都拉斯国民政府背叛祖国的行径;他反对索古皇帝的统治,主张举行武装起义。

《父亲-托莫里山》是恰佑比的代表作,由《祖国》、《爱情》和《真假童话》三部分组成,在《忠诚-忠诚》和《阿尔巴尼亚人》等诗里,描写了阿尔巴尼亚苦难的现实,激发人民群众对土耳其侵略者的仇恨。在《苏丹》和《上帝的事业》两首讽刺诗里,揭露了土耳其统治者的阴险残暴。《祖国》等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哭诉》、《爱情》和《希望》等爱情诗,表达了诗人追求欢乐的生活、忠贞的爱情的纯洁感情。诗集的最后一部分是诗人根据法国拉封丹的作品改编的和自己创作的 113篇寓言。

恰佑比是阿尔巴尼亚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主要作品有批判封建买办婚姻制度的喜剧《十四岁的新郎》(1902)、谴责民族叛徒的喜剧《死后》(1937)和赞美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不朽业绩的诗剧《祖国的英雄》(1937)。他的创作对阿尔巴尼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标签: 恰佑比  A.Z.  Qiayoub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