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528~1588)

历史地理2023-02-03 19:00:58百科

戚继光(1528~1588)

图

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参见彩图插页第121页)。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志在疆场,保国卫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的名句,毕生有40余年在军中度过。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民众的反抗 。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三十四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三十八年,他鉴于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驰、战斗力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4000余,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他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严守纪律,勇猛杀敌,爱护百姓,终于锻炼成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他赏罚严明,不计个人恩怨,主张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拥戴。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屡次打败敌人。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机智勇敢。四十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次年夏,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他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将士轻装进剿,携草盖淤泥铺路,出敌不意登岛,歼倭2600余。乘胜捣毁倭寇盘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因功升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四月,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与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升福建总兵。同年冬,倭寇万余围攻仙游(今属福建)。次年二月,他率军数千驰救,以计惑敌,稳住倭寇,等待援军到达后,采取内外配合、各个击破的战法,解仙游之围,乘胜追歼逃倭数千。此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军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在作战训练中,戚家军使用了飞刀、飞枪、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后来他受人排挤,于万历十一年(1583)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故。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兵家所重视。

本文标签: 戚继光  QiJiguang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