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

历史地理2023-02-03 18:59:36百科

叶适

图

中国南宋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提倡功利之学,主张改革,历任判官、侍郎、制置使等职。他关心社会经济问题,对一些传统的封建经济观点,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些适合于时代要求的观点,其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和《习学记言序目》等。

资料一

义利观

叶适认为义和利是统一的,“既 无 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三》)。这是继陈亮之后,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尖锐批判。他也积极地为富人辩护,说“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水心别集·民事下》),并主张维护富人对贫民“以功授食”的雇佣剥削关系。叶适替富人辩护的观点,代表了自北宋即已开始的一种为新兴富裕市民阶层辩解的思潮。由于替富人辩护,他也反对抑制兼并,构成了他经济思想上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的倾向。

土地与人口

叶适很重视农业,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他从时代不同和能否有利于生产的角度去考察井田制,认为井田制不但不可能恢复,也不应该恢复,原因是井田制那套灌溉设施,只是看起来壮观,其收获量与后世无异。宋朝有不少思想家把井田制视为理想的土地制度,而叶适并不人云亦云。他把土地问题和人口问题结合起来考虑,认为要国家强盛,必须“民多”,“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但需解决“偏聚而不均”和“民虽多而不知所以用之”(《民事中》)的问题。他要求封建国家给人民以更多的生产门路,把闽浙的多余人口移到荆楚去垦辟荒地,使他们都能自食其力。

批判“抑末厚本”

适应南宋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叶适大胆地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学记言序目·史记一》的观点,主张应让一部分有才能的工商业者和士人一样受到擢用。对所有打击商贾的主张,他都持批判态度,认为富商大贾分享国家“开阖、敛散、轻重之权”《水心别集·财计上》,由来已久,不可遽然取消,倒是应该更多地去发挥他们的作用。

财政

为了抗金复国,叶适十分重视“理财”。他认为周朝衰败以后,历代的理财实际上都是“聚敛”。所谓什一之税,也并非“中正之制”《习学记言序目·周礼》。正确的理财,应该是“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保证人民都有“衣食之具”,而不应该“合天下奉一君”。他指出,理财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基础,国家收支要有常数。他建议减轻总制钱之半,废除和买、折帛,降低茶盐专卖收入,并改“以税养兵”为“以田养兵”。

资料二

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字正则。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孝宗赵眘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二名。官至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曾向丞相推荐永嘉学派的前辈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宋光宗嗣位,由秘书郎出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入为尚书左选郎官。宋宁宗时,历任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以战功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韩侂胄仓促发动对金战争,兵败被诛。叶适被诬附和韩侂胄起兵,落职奉祠者凡十三年。晚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潜心著述,人称水心先生。

政治上,叶适是主战派,但主张首先修筑堡坞,巩固边防,徐图进取,反对冒险进军。经济上,他主张理财,称“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并认为应当把“理财”同“聚敛”区别开来。思想上,他主张“务实”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脱离实际,指出:“既 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特别是后期,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等著作中,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他反对道“先天地生”和“尽遗万物而特言道”的唯心主义观点,将《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命题改换成“不可须臾离物也”,并认为这才是孔门儒者的真正传统,所以“《周官》言道则兼艺”,“《诗》称礼乐未尝不兼玉帛、钟鼓”。此外他对理学家奉为宗旨秘义的“太极”作了根本的否定,认为把《易传》当作孔子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附会。同时,他还通过否定“曾子亲传孔子之道”的说法,批判了理学家的道统传授说。朱熹则批评叶适的永嘉之学“大不成学问”。

叶适学说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和批判精神,继承了北宋中期以来宋学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的优良传统,在儒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时候,叶适挺身而出,和陈亮同倡事功之学,与当世大儒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尤属难能可贵。在诗文创作上,叶适才气奔逸,雄赡风发,自成一家。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行于世。

资料三

图

中国南宋哲学家。字正则,号水心,浙江永嘉人。孝宗淳熙五年(1178)进士,曾任太常博士、权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等要职。力主抵抗金贵族的侵略,反对“屈意损威,以就和好”。他注重实际事功,厌恶“专以心性为宗主”的唯心主义理学。认为宇宙间现象都是物质性的,如天、地、水、火、雷、风、山、泽,无非“气”的体现,所谓“道”或“理”不能离开事物而存在。他反对老子“道在物先”和朱熹“理在事先”的说法。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主张“兴起天下之人才”,造就“豪杰特起之士”。他对于当时学校与科举感到不满,说州县学校只是“徒以聚食”的供学生吃饭场所,而“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他提出学习范围和方法有下列各点:

(1)明古今百家之学,融合贯通各种流派思想。

(2)学贵致用,志在拯救当前危局,出为世用。

(3)独立思考,有新见解。认为“未脱模拟之习”,徒然生搬硬套,不能适应“目前之用”。

(4)不断学习与积累知识经验,才能有所成就。他说:“学非一日之积也,道岂一世而成哉”,“习而愈悦,久而愈成”。

(5)学思结合,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不可偏废。认为“学则内外交相明”,“古人未有不内外交相成而至于圣贤”。他指出,古代有学问有成就的人,都是能够做到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这就批判了否定见闻知识、空谈心性的理学家的学习方法。叶适的著作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本文标签: 叶适  YeShi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