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lübin jiaoyu
[外文]:education in Philippines
菲律宾共和国的教育历史可分为 4个时期:
(1)16世纪前闭关自守、与外界隔绝的时期;
(2)16世纪~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地时期;
(3)1899年后西班牙把它割让给美国,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
(4)1946年独立后的共和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菲律宾共和国政府鉴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要求受教育的愿望,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革新,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教育行政1975年,进行了教育文化部的行政组织与机构的改革,以提高教育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组前的教育部,其权力高度集中。改革后,权力分散到地方。决策权由负责全国地区教育文化局的13名教育文化局局长掌握。这种权力分散的革新,有利于部长级官员摆脱许多日常事务,从而有可能用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全国重大教育文化的方针政策及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地方教育文化负责人有了更大自主权后,亦可因地制宜办教育,使培养的人材更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现在,教育文化部分 3个局分管三级教育:初等教育局,负责菲律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政策和计划的制订及推行;中等教育局,负责制订和推行包括非正规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政策、方案、计划和标准;高等教育局,负责制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奖学金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并对高等教育的成就进行评价。
教育文化部主管的教育经费是政府预算中最大的一项。1980年教育文化部预算为33.9亿比索。由于教育经费比较充足,菲律宾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比较迅速,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现行学制小学为6年制,分为示范小学、一般小学和乡村小学。前者为地区的中心小学,规模较大,设备较好,负责协助本地区一般小学提高质量。乡村小学条件较差,一所小学只有1~2位教师。课程有语文、算术、英文、艺术、体育、社会科学、工艺、自然与卫生等。上课的特点是不分节,时间长短视儿童学习兴趣而定。
中学为4年制。头2年的课程统一有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工艺和家政。后2年的课程则分为普通科与职业科。乡村中学为农村青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1978年,全国有乡村中学1736所。它不仅有利于普及农村中等教育,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等学校分为公立高等院校和私立高等院校。前者包括国立大学、农学院、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职业学院等,共24所。后者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院校,共450多所。私立高等院校的学生数占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数的90%。菲律宾大学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
政府对师范教育很重视。小学教师由 4年制师范学院培养。最大的师范学院是国立菲律宾师范学院,附设研究生院,可培养博士。另有 8所地区师范学院,附设研究生部,可培养硕士。大学设教育系。政府每 3年举办一次教师任用资格考试,保证师资质量。
此外,政府还重视劳动教育、青年公民行为教育、校外教育、妇女教育、广播教育等。
1980年,全国共有学生1300万人,占总人口的27%,文盲率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