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oyang (Beiwei)
[外文]:Loyang of Northern Wei
中国北魏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建成于太和十九年(495),是在东汉、曹魏及西晋都城原址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城三重相套,第2重之内城即沿东汉魏晋之旧,南北残长约4000米,东西约2500米。内城西北角高地上向北突出一座名金镛城的小城,始筑于曹魏时。内城中部偏北为宫城,面积约为内城的1/10,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在东汉及曹魏的北宫故址上建造的。景明二年(501)在内城四周增建郭城,据记载东西长约十里、南北长约七里。
北魏洛阳在建造前,曾派蒋少游考察过南朝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与建康布局相似,它们又都继承了曹操被封魏王时营建的邺城。由宫城正门往南抵达内城南垣的正门宣阳门的铜驼街是全城纵轴,街两侧为衙署和太庙、太社,宫城内的主要殿堂都在此纵轴向北的延伸线上,宫城北有禁苑。在宫前与纵轴大街丁字相交,东西连通两座城门的大街是全城横轴。在郭城纵横大街组成的格网中设置各周1200步的里坊323座,四周筑夯土坊墙。郭城东、西、南部分设三市。据记载洛阳全城有佛寺1300多座,寺中多有高塔,丰富了城市景观,其最大者为永宁寺,在铜驼街西。洛阳的布局为隋唐长安提供了直接的借鉴。
东魏时洛阳被改为郡,西魏大统四年(538)在战乱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