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Н.И.

历史地理2023-02-03 18:29:55百科

布哈林,Н.И.

图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早期领导人。1888年俄历 9月27日生于莫斯科。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秋入莫斯科大学攻读经济学,同时从事工人运动,曾多次被捕。1911~1917年流亡国外。十月革命后任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书记。1929年被撤销党政职务,1938年3月以所谓“组织阴谋集团,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罪名被判处死刑。1988年2月,苏联最高法院主席团取消了这一判决,恢复了布哈林的名誉。

布哈林1912~1913年侨居维也纳期间,写作了《食利者政治经济学》等一系列文章,批判E.von柏姆-巴维克、G.司徒卢威(1805~1870)、Μ.И.杜冈-巴拉诺夫斯基(1865~1919)等人的经济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开始研究帝国主义,著有《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1915),对世界经济中有关帝国主义的基本事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批判了“超帝国主义理论”。列宁为此书写了序言。接着他又进一步研究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问题,写了《论帝国主义国家理论》(1916),考察了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崭新的形式。

十月革命后,布哈林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经济著作。他在革命初期持左的激进观点,主张实行“彻底的社会化”,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立即实行计划经济。1920年出版的《过渡时期经济学》(一译《过渡时期的经济》)把这些观点系统化,带有明显的战时共产主义烙印。书中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经济的,因此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末日也就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但此书也提出许多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主张用再生产的观点、动的平衡观点去研究社会经济,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主张吸收最广大的群众直接参加管理。列宁曾为此书写了详细的评注《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布哈林致力于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著有《马克思主义者列宁》(1924)、《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1925)、《论过渡时期的规律性问题》(1926)、《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等论著,对新经济政策作了深刻的论证和发挥,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在发展的长时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其特点是发展速度较慢,过渡时期较长,因此必须妥善解决农民问题。他在同Ε.Α.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论争中,批评了他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反对用剥夺农民的办法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同时,他提出并论证了“劳动消耗规律”,认为在一切社会历史形态中,按比例的劳动消耗规律是社会平衡的必要条件,在商品生产社会它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它将脱去价值规律的外衣,以最纯粹的形态出现,自觉地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劳动。布哈林认为可以参照《资本论》第 2卷来规定再生产的图式,通过计划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工农业之间动的经济平衡。他还强调发展农民经济的重要性,主张在自愿的原则上,先从流通领域,然后在生产领域通过合作社逐步把农民组织起来,他反对搞强迫集体化。他提出“发财吧”的口号,主张通过市场竞争用经济手段排挤以至最后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份。他提出通过和平的、渐进的、进化的道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这种过渡被称为“长入社会主义”。

布哈林这一时期还著有同R.卢森堡论争的《帝国主义和资本积累》(1925)一书。

本文标签: 布哈林  Н.И.  Buhalin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