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盲语言教学

历史地理2023-02-03 18:27:05百科

聋哑盲语言教学

指聋哑人的语言文字教学和盲人的盲文教学。这两种人由于听力或视力失灵,不能进行正常语言活动或阅读,需要进行一种特殊教学训练,克服他们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聋哑人的语言文字教学

聋哑人耳不能听周围世界的声音,失去了学习与应用有声语言的天然条件。他们之间或者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交际自然地或者自发地运用了手语(或称手势语,面部表情加手势)。 这种自发的手语总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聋哑人的眼睛是正常的,他们跟普通人一样看得见字,因此可以学习并使用跟普通人同样的文字进行阅读,并跟普通人笔谈。就中国使用汉字的情况说,笔谈比起讲话来是非常缓慢和不方便的。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利用几十个字母的指式连续打下去就构成文字,交际起来方便得多,这叫指语。在中国,利用汉语拼音,就可以进行一般的指语交际。近代科学技术发达,或利用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或利用仪器设备(如助听器),或利用发音原理,取得口语和看话的效果。因此,聋哑人可能有4种语言交际手段:手语、文字、指语、口语看话。

对聋哑儿童说,这4种语言教育手段都是不可缺少的,口语看话可以取得最广泛的社会交际能力,是聋哑人语言技能的最高造诣。手语是最现实、最迫切的社会交际手段。指语是学习普通文字(汉字)、普通话对话、提高手语质量所必须的辅助手段。汉字是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钥匙。

聋哑人的手语教学

在聋哑人的语言教学的 4种形式中,手语占有优先的地位。接受教育者可以是汉字文盲,可以是指语文盲或者不会口语和看话的哑人,但是他不能不会手语,生活要求他必须一定程度地掌握某种手语。汉字和指语在学习和应用上都比手语费事和困难得多,这就使得聋哑人之间一般总是靠打手势进行语言交际。由于手语的超方言以至超语种的性质,国际聋哑人协会得以作出手语型的国际通用聋哑语1500条供聋哑人在国际会议场合交谈,也作为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之一。

中国聋哑人手语的产生

中国地区广大,各地流行的手势很不一致,不利于聋哑人的社会交往。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于1959年整理修订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报请原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试行。先后共出版了4辑,共2000个手势图式,受到广大聋哑人的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版的4辑草图大部分散失,中断了试行与推广工作。1979年8月3日至13日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组在北京召开全国手语工作座谈会,讨论制订了430个聋哑人手语新词统一的手势动作,在全国试行。1982年10月18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手语工作座谈会,讨论和制订了640个聋哑人手语新词手势动作,由民政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试行。(图1)

图 手语的结构规律

首先是词根的表达方法。

(1)以一个单纯词的手势为根,如“红”、“爱”、“公”等;

(2)以一个合成词的手势为根,如“首长”、“极其”、“数量”等;

(3)一个手势动作可作不同词族的根,如“首长”可作“部长”、“局长”、“科长”的根,也可作“主持”、“主动”、“主流”的根;

(4)以与某一事物相关的手势为根,如“学校”、“医院”、“商店”等以“房子”的手势为根。至于手势的语素意义的表示,则主要是形象化,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不过这个形象化更生动活泼,因为它是动的形象。手语的语素结构,类似汉字,但比汉字的路子更宽,因为它既有静,又有动,变化是无穷的。汉字的结构还受到历史的限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汉语手语的构形则以当前事物为依据,有如看图识字,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手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的问题,由于病理卫生和科学技术的发达,聋哑语言教育日益由手势表意(手语)走向口语和看话,理想的语言造诣可以作到聋哑人与普通人之间进行正常的交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语。但由于手语本身的特殊的优越性,它还在聋哑儿童私下交谈中流通。就国际情况说,某些先进国家倾向于口语化,废除聋人手语。有的国家既重视口语,也不轻视手语,如日本、西班牙。也有对手语倍加重视的,如芬兰。他们认为手语是聋人独有的文化;当聋儿还不会芬兰语时却懂手语。手语是帮助聋儿学芬兰语的有力手段。1979年芬兰政府承认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芬兰文是第二语言。现在芬兰人可以带手语翻译人员去大学学习,去参加政治性会议。每年有四五千名健全人学手语,这些为聋人服务的手语翻译都由政府支付工资。要解决聋哑人的语言问题,其正确途径应当是双管齐下,手语先行,既帮助学口语、看话,又帮助识字学文化,进一步帮助口语对话。

(2)地方手语跟通用手语之间的矛盾。手语一向是不统一的,不同的交际范围有不同的手语表示法,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南方与北方,打法都有差异,影响相互理解。但地方手语一经形成习惯,就相当顽固,彼此难以求同,象方言土语之间的情况一样,在聋哑人中推行《通用手语》存在着类似推广普通话的问题。目前推行的《通用手语》收词共3000多个,大部分是已经通行的习惯手势,一小部分是经过改造的原有习惯手势,还增加了一些主要用于人名、地名和虚词的指语手势。此外,也移植过来一些国际通用的国名手势。《通用手语》不但提供了统一的规范的手语图形,而且使手语有了书面的形式,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通话型的通用手语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

聋哑人的口语教学

当前聋哑人的语言教学,必须发挥信息科学的优势,开展声像教学。将无声世界提高到有声世界。利用聋哑人残余的听力,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培训。聋哑人虽失去听觉,但是视觉、触觉和动觉等器官特别发达,利用多器官吸收教育信息,效能比正常人更为敏感。使用现代化多功能的电化教学设备,训练聋哑人学习语言和知识,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不仅直接学习发音、识字,并由图像得知文词的意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能说会听、聋而不哑的目的。当前,一般能做到聋儿能模仿健听人学会发音,并能分析一个音节的声韵母,记下一个汉字的音素,把说话、写话和懂话结合起来。在听力完全失灵或无高功率助听器帮助时,他们可以看口形了解语义,叫做看话。看话实际上是用眼睛了解一个字的音节结构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话语,这样,聋哑人的语言,除借助于助听器外,实际上就是在说自己听不见但别人能听懂的话,看自己听不见但自己能懂的话。

盲人的语言文字教学

盲文,或称盲字,是针对盲人眼不能看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凸点,以供手指摸识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体系是国际性的,1824年由法国的盲人L.布莱尔 (1809~1852)发明。因此,国际上便以布莱尔的名字命名盲文。

布莱尔盲字

布莱尔盲字是全世界一致公认的盲文体系,由63个编码字符组成,每一个字符由1~6个突起的点儿安排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这些凸出在厚纸上的成行的盲文可以用手指轻轻摸读。

为了确认63个不同的点式或盲文字符,数点位时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后右起自上而下4—5—6。《布莱尔字符表》(图2)表明每个字符的构成以及它的最简单的意义。字符表的前10个字母是由点1、点2、点4和点5组成的,如h由点1、点2、和点5所组成。a由点1所组成。当它们前边有第6行(见字符表)的数标图式时,这些符号就有了数值。字母k~t这10个字母是由给第1行的符号加点3所组成。其余5个字母(u、v、x、y、z)和5个很通用的词的表示法是给第一行的符号加点3和点6。如e是点1和点5(第1行),对应的z就是1356。给前10个字母加点6,就组成了字母w和9个常用字母组合(第4行)。标点符号和两个附加的通用字母组合的构成是把第1行的符号下放在点2—3—5—6的点位上(第5行),即降一格。3个词尾的字母组合,数标,以及另两个标点符号是用点3—4—5和6组成,如第6行所示。最后7个点式,如第7行所指出,是由点4—5—6所组成,在一般书面语里没有真正的对应。象数标一样,这些符号用作修饰成分放在任何其他符号之前。应用这条原则,各种符号可以发生多方面的作用。举个例子,点5加在字母a符号的前面,就形成了“day”(日子)的布莱尔缩写形式(9点缩为2点)。

图

布莱尔的盲字虽立即为他的同学们所接受、应用,但直到1854年,即他死后两年才被巴黎的学校采纳。1916年,美国盲人学校正式采纳布莱尔原来的字母表和一系列缩写法。1932年,英国和美国的盲人代理机构的代表在伦敦开会,通过了所谓标准英语布莱尔盲字方案第二级(指缩写程度)。1957年对这个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手写盲文不同于一般明眼人的写字,首先要备一个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盲字板和专用的椎笔,盲字板由大小相同的两片长方金属板结合而成,一头用铰链联结起来。两块板之间可以夹一张纸。这两块金属板的上一层,有蜂房形的小窗框,在每一个小窗户下面,在下层板里,有 6个布莱尔点式的小窝儿。用铁笔头把纸压到下边的小窝里成凸点或浮雕。按布莱尔字符从右向左写;把纸翻过来,点儿就朝上,从左向右读。

布莱尔盲文也可以用特制的机器造出。这个机器有6个键,每个键跟布莱尔小窝儿的点儿相对应。第一个布莱尔书写机是1892年美国人F.霍尔所发明。晚近的盲字制作革新是电动浮雕机,类似电传打字机。制作大量布莱尔材料的拷贝,是用充当压印主盘的浮雕锌板作出的。1920年以后产生了布莱尔盲字书写的交叉点制,可以浮雕一张纸的两面,不至两面的点儿互相伤损。近来,制定出一个计算机程序,能把英文自动译成缩略式凸字板布莱尔盲文。并从一个标准电动打字机键盘输出布莱尔盲文。

中国的盲字

中国曾有“康熙盲字”,属编码性质。以后有“心目克明”盲字,为拼音制。1953年公布了“新盲字”,也是拼音制。它们都来自布莱尔浮雕六点制,但对63个字符意义的安排有所不同。“康熙盲字”利用它编数码以表示音节。后两者则尽量照用它的声母,此外或形同音异,或借单一字符表示汉语的韵母,构成双拼制。其实从使用字符的数目来说,以上三种汉语盲字方案都是用两方,即双拼制,反映了汉语语音特点。现行的“新盲字”于1953年公布。开辟了汉语普通话的简易体系的盲字的道路。(见彩图)

上海第一盲童学校的学生在上语文课
参考书目
  1. L.L.Clark, Proceedinɡs of the InternɑtionɑlConɡresson Technoloɡy ɑnd Blindness, 4vol.,1963.
  2. 《中国聋人》,《中国聋人》杂志社,北京,1979~1984。
本文标签: 聋哑盲语言教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